第0324章 棉花-《北頌》
第(3/3)頁
“太大了不好管,容易賠本。”
錢樂苦笑著說。
寇季指點道:“目光不要只局限在絲綢上,棉、麻、毛,也可以考慮。”
錢樂還在苦笑。
慕崇卻聽出了寇季話里的意思。
他略微驚訝的道:“寇工部打算利用流民中的婦人,建立絲織作坊?”
寇季笑道:“不止是絲織作坊,還有棉、麻、毛。只要我們謀劃得當,流民中的婦人一年四季都能紡織。她們自己就能養活起自己,還能幫我們盈利。”
孟惟仲沉吟道:“絲織品,過了蠶期,確實不能繼續紡織,但是麻卻可以。謀劃得當的話,確實有利可圖。只是棉……”
孟惟仲說到此處,遲疑了一下。
錢樂見孟惟仲猶豫不決,就說道:“棉能織線,我倒是知道。早年間我在西域等地行商的時候,見過當地的百姓用棉花織線。
當地百姓也有用棉花織布的。
只是紡織出來的布料差強人意。
而且棉花始終不比絲、麻,僅有一小部分的人在種植。
根本無法大量的拿來紡織。
眼下只有西北的一些邊軍,為了御寒,借用棉花織的布料,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慕崇、孟惟仲二人齊齊點頭。
棉花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傳入到了中華,只是大多種植在邊疆地區,中原腹地的許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好,并沒有大量種植。
一直到了宋末元初的時候,才被中原腹地大規模種植,并且還借此出口牟利。
現在棉花尚沒有在中原腹地大面積種植,所以很多人還不了解這個東西。
早在保州的時候,寇季見到了朝廷送來的棉衣的時候,就問過保州當地的百姓,保州當地的百姓沒幾個認識棉花的。
回到了汴京城里以后,寇季也關注過此事。
朝中對棉花在意的人,似乎沒幾個。
唯有西北邊陲的一支鎮守的禁軍守將,覺得此物御寒不錯,所以給手下的將士們弄了一些,填充在了布料里,充作了棉衣。
那位禁軍守將,也給朝廷上過書,請求朝廷大面積的推廣種植棉花。
但是朝廷并沒有理會他的提議。
在朝中重臣眼里,大宋的良田用來種糧食,都不夠用,哪還有閑地方種植棉花。
后來這支禁軍換防的時候,換下了棉衣,被一股腦的丟盡了庫房。
若不是寇季當時急著要衣物給保州的軍民御寒,這些棉衣說不定能堆在朝廷的庫房里堆到發爛。
也正是因為如此,棉花在大宋的種植情況,寇季也了解。
寇季笑瞇瞇的對慕崇三個人道:“你們可別小瞧棉花這東西,它紡織出的布料,雖然比不上絲織品,但是比麻織品要好。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不需要擔心蠶期。
它可以存儲,只要種植的夠多,紡織作坊可以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織布。”
慕崇三人眼前一亮。
慕崇追問道:“產量呢?對地有沒有什么要求?”
寇季笑道:“關陜等地能種,江寧等地也能種……產量不小。”
慕崇三人眼前再次一亮。
關陜、江寧,橫跨大宋南北。
也就是說棉花在大宋大部分地方都能種植。
至于種了棉花,占了地,無法產糧的問題,卻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之內。
他們是商人。
商人逐利。
只要種植棉花比種植糧食獲利多,他們當然選擇種植棉花。
“我派人去西域,弄點棉花回來?”
錢樂興致勃勃的提議。
倒不是說錢樂好糊弄,而是他對寇季有信心。
處理流民的問題上,他不怎么看好寇季,但是在做生意上,他很信服寇季。
因為他目前為止,還沒見過寇季在生意場上吃過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