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6章 一言堂-《北頌》
第(2/3)頁
全無面對李迪的高冷,也無面對彭越的狠辣,更像是一個尋常的老農(nóng)。
寇季讓老頭率領著人,先去歇下,然后他找到正在看著禁軍將士搬糧的李迪,疑問道:“最大的一批災民到了?為何你不在直接把他們帶過來,在這里吃糧,反而要拿回去?”
李迪哼哼了一聲,沒有解釋。
他之所以要讓所有的流民到達了汴京城以后,在南城門處過一遍,就是為了剔出其中一些奸詐狡猾的陰險之人,以及一些趁著災情犯事的惡人們。
然后才會把人送到寇季手里。
寇季安置的這些流民,之所以沒鬧出什么大亂子,就是因為李迪在給他送過來之前,就已經(jīng)暗中做了篩選。
那些犯過事的,直接被李迪帶到?jīng)]人的地方砍了。
那些刺頭兒,直接被李迪派人送往邊陲,去充軍了。
李迪不讓寇季殺人,除了怕寇季亂來,草菅人命以外,也有回護寇季的意思。
他不想讓寇季殺伐過甚,沾染上惡名。
這些事他都是背后做的,所以并沒有告訴寇季,也不打算告訴寇季。
就算以后寇季從旁人嘴里知道了,他也不會承認。
李迪明面上對寇季約束極嚴,但暗中卻沒少護持寇季。
寇季見李迪不肯說,也沒有繼續(xù)追問,等到分完了糧食以后,寇季就讓人把其他糧食放入到了一個已經(jīng)晾干了的大屋舍內(nèi)。
汴京城外的事情,自然瞞不過汴京城里的人。
從天武、捧日兩軍入城以后,汴京城里的所有人都知道出了大事。
大致也猜到了朝廷調(diào)遣天武、捧日兩軍入城,是為了防止流民暴動。
有人為此暗自擔憂,有人對此漠不關(guān)心,還有人暗中在竊喜。
只是流民們最終沒能像他們想象中的那樣鬧起來。
誰也沒料到,一個沒人注意的小小的保州,居然能在關(guān)鍵時候,運送一批糧草到了汴京城,為朝廷、為寇季、為李迪等人解了圍。
趙禎胸脯挺的高高的邁步進了垂拱殿,似乎保州軍民幫汴京城解圍,是他的功勞一樣。
坐到了龍椅上,在滿朝文武還沒有開口之前,趙禎就傲然的道:“此次保州軍民的義舉,當重重賞賜。朕欲免除保州軍民三年糧稅,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滿朝文武聞言,齊齊點頭。
保州軍民的義舉,如今已經(jīng)傳的街知巷聞。
朝廷賞賜他們,那是應該的。
趙禎只是免了一些糧稅,又沒有大肆的冊封官員,滿朝文武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況且,在寇準、李迪、王曾三人冷冷的注視下,他們說不出任何大煞風景的話。
此次朝廷賑災,先后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三司等衙門督管不力、官商勾結(jié)倒賣常平倉糧食、官兵勾結(jié)企圖掩飾貪官污吏的惡行等等等等。
寇準、李迪、王曾三人心中的怒火早已壓制不住,舉起刀子殺人,是必然的。
沒人攔得住,也沒人敢在這個時候上去觸他們?nèi)说拿碱^。
趙禎可不在乎滿朝文武的想法,他見滿朝文武答應了他的提議,就滿意的點點頭,讓中書舍人開始草擬圣旨。
在他眼里,保州那是他和寇季二人的自留地。
保州軍民也是他二人的私產(chǎn)。
保州軍民爭光,就是他自己在爭光。
他自然要幫保州軍民爭取一些好處。
趙禎決定了賞賜保州軍民的事情以后,就不再開口。
寇準大馬金刀的坐在座椅上,冷冷的道:“從即日起,常平倉交由戶部管轄。各地常平倉,由各地戶曹會同各地屯軍,一起看管。
戶部官員,從即日起,開始清查天下所有的常平倉。
但凡發(fā)現(xiàn)倒賣常平倉糧食,又或者以次充好者,涉案人一體斬決,不論身份。”
常平倉原是三司在管轄,如今寇準一開口,就從三司劃撥走一塊肉,三司使李諮心肝疼的在顫抖。
李諮出班道:“太師,此舉不合朝廷規(guī)制。開封府常平倉出錯,三司卻有失察之錯,三司任憑查處,但分割三司管轄常平倉的權(quán)力,尤為不妥?!?
寇準冷冷的盯著李諮,道:“你以為,三司僅僅是一個失察之罪嗎?你以為老夫是在廷議此事嗎?”
寇準話音落地。
王曾、李迪同時開口。
“老夫贊成太師的決議!”
“老夫也贊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