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有八成的成功率。 前提是寇準得配合。 寇準說完了這番話以后,目光直直的盯著寇季,想看寇季有什么反應。 寇季皺著眉頭,一句話也沒說。 許久以后,仰起頭,盯著寇準,坦誠的道:“祖父,當官家,沒什么好的。旁人稀罕,我真的一點兒都不稀罕。 況且,官家對我情深義重,我不想傷害他……” 寇準聽到寇季這話,長出了一口氣。 他盯著寇季,認真的道:“太宗、先帝,兩位官家,對老夫皆有厚恩。先帝雖然數次貶了老夫,但是老夫在他心里的地位,一直沒有動搖過。 先帝能在臨危之際,把官家托付給老夫,就是對老夫極大的認可和信任。 老夫不能愧對太宗、先帝的厚恩,老夫也不能辜負先帝的認可和信任。 所以老夫在心生了疑慮以后,才會找你問個清楚。 若你真有謀朝篡位的想法,那老夫勢必要大義滅親。 褫奪了你所有的官爵,把你送回華州,讓人看著你,過完一輩子。” 寇準能說出處置寇季的方法,寇季相信寇準這是真話。 寇準沒有說殺了他,這說明在寇準心里,他們的祖孫情分很重。 寇準說完這番話,又復說道:“你說你一點兒也不喜歡皇位,老夫不信。但你說官家對你情深義重,你不愿意傷害他,這話老夫信。” 寇準盯著寇季,鄭重的道:“因為官家對你是真好,待你入兄。” 寇季眉頭一挑,暗自思量。 寇準今日一反常態,非要把造反的話題拉出來說一說,敲打他一番,八成是在宮里受了什么刺激。 而且還跟趙禎有關。 寇準也沒有讓寇季思量很久,他長嘆一聲道:“官家對你安置流民很滿意,知道你有大功,所以打算重重的賞賜你。 原本是想擢升你為工部尚書,但是為老夫三人否決了。 老夫三人倒不是想壓著不給你升官。 自從你主政工部以后,老夫三人就知道你升官,是壓不住的。 老夫三人之所以阻止你擔任工部尚書,是因為工部并無多少實權。 雖然從都水監、三司,搶回了一些權力,但仍舊是一個清水衙門。 老夫三人是打算讓你在管勾工部公事的職位上歷練一下,多積攢一些政績,補足你沒有外任方面的短缺。 然后在老夫卸任平章事的時候,借此擢升你為刑部尚書。 主掌刑部大權。 以你跟官家的情分,以后入內庭,是必然的。” 寇季沉吟了一會兒,思考了寇準話里的意思。 寇準的話很好理解,但是這中間卻夾雜了一些其他的東西。 比如寇季外任歷練缺乏的問題。 明面上看,寇季先擢升為工部尚書,再調任刑部尚書,沒有多少問題。 可實際上呢? 一旦寇季升任為工部尚書,必然會成為滿朝文武注視的存在,滿朝文武會抓住寇季沒有外任經歷的事情,不斷給他找茬。 寇準若是卸任了總攝國政的職權。 依照朝廷的慣例,寇準對朝廷貢獻這么大,必然要加封他,升遷寇季、寇禮父子,彰顯隆恩。 寇季若是工部尚書,那他再往上升,就只能入內庭。 問題是他年齡不夠,資歷又淺,縱然趙禎強行擢升他入內庭,滿朝文武也不會答應。 甘羅十二歲拜相的事情,發生在秦朝,卻不會發生在大宋。 所以到時候擺在寇季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三條路。 一條辭官。 一條外調。 一條轉文為武。 可是無論那一條,都不是寇準想看到的。 他如今和王曾、李迪三人狠下殺手,得罪的人不計其數。 他若死了,李迪、王曾也死了,寇季外任在外,又或者縮在樞密院,那還不任人宰割? 所以在他得知無法制約寇季升官的時候,就和王曾、李迪一起給寇季謀劃了一條完整的路。 讓寇季在管勾工部主事的位置上,多磨一些資歷、功勞。 然后等他卸任,或者死了以后,借著朝廷的恩榮,把寇季遷任到刑部尚書的位置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