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跟老夫說這些有什么用?老夫又不在朝堂上。你給官家說去。誰能出任宰相,那是官家說了算的?!? 寇準翻了個白眼,略微有些氣哼哼的說。 他已經再三表明,自己沒有地域歧視。 寇季還非把他當成一個有地域歧視的人,勸說他。 寇季見寇準生氣了,就知道他的言語可能有些過激了,可能是因為痛恨國賊,所以下意識的有些激動,才忍住在寇準面前叨叨。 “我會跟官家諫言的……” 寇季說完此話,不再多言。 寇準假裝打了一個哈欠,懶散的擺擺手,“老夫乏了,你可以下去了?!? 寇季起身拱手,退出了書房。 寇季前腳剛走,寇準的嘟囔聲就在書房里響起,“南北之爭,豈是那么容易調和的?北方人把持朝政多年,黨羽遍布。許多人已經將朝堂當成了北方人的地方,受他們影響,北方的讀書人入仕途以后,也刻意的欺壓南方讀書人。 南北讀書人湊在一起的時候,總是要爭斗一番,已經成了一種慣例。 老夫都無法調和,你就更別想?!? 寇準的話,出了書房的寇季,自然沒辦法聽到。 如果聽到的話,一定會報以苦笑。 因為寇準的話,一點兒也沒錯。 南北相斗,不僅宋朝有,后繼的朝代也有。 比較出名的例子,就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南北榜案。 洪武帝為此,可沒少舉起刀片子砍人。 寇季沒聽到寇準的后話,自然不會操心南北之爭的事情。 他比較關心的是寇準讓他韜光養晦的事情。 寇準讓他韜光養晦,可他沒辦法韜光養晦,至少現在不行。 趙禎布下了一個大局,準備請滿朝文武入甕,寇季可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他在這個時候若是閉門不出,那趙禎的謀劃很有可能就會落敗。 趙禎若是落敗了,讓滿朝文武瓜分了一字交子鋪,那一字交子鋪還不知道被折騰成什么樣子。 更重要的是,滿朝文武一旦掌控了一字交子鋪,就有了抗衡他和趙禎的力量。 到時候他和趙禎向滿朝文武下刀子,可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寇季可不愿意作繭自縛。 所以他沒辦法韜光養晦。 “真要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滿朝文武容不下我,那就換一批能容下我的就是了……” “……” 寇季晃了晃頭,邁步回到了自己臥房所在的院子。 向嫣已經哄睡了寇天賜,并且吩咐仆人幫寇季燒好了熱水。 寇季洗漱了一番,抱著向嫣進了屋。 二人互訴衷腸一夜。 次日,寇季便病了。 風寒入體。 大概是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沒穿衣服,所以被冷風吹到了。 寇準在得知了寇季病了以后,十分滿意,他覺得寇季將自己的話聽進去了,學會避風頭了。 他沒有再見寇季,所以根本不知道,寇季是真的病了。 寇季病了,是一件大事。 但卻沒有幾個人關注。 汴京城內外,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運輸糧食的隊伍所吸引。 運輸糧食的隊伍,從寇季回到汴京城以后,開始進入汴京城。 運糧隊伍往汴京城里運了一夜的糧食,堆積在汴京城外那一眼望不到頭的運糧隊伍,依舊望不到頭。 王曾、呂夷簡二人,帶著滿朝文武,忙活了一夜,將汴京城里的各處糧倉裝滿了以后,依然沒有裝完寇季送回來的糧食。 剩下的糧食,安放在哪兒,成了一個大問題。 文武百官們湊在一起,商量了許久以后,也沒有商量出一個頭緒。 朝廷各處的庫房,沒有地方放東西了。 國庫里堆滿了金銀珠寶,封樁庫內也被塞的滿滿當當。 糧倉內也被塞滿了。 放到各大官員的府邸內? 那不合適。 總不能將剩余的糧食堆到皇宮里吧? 那多難看。 文武百官們思索了許久,最終張知白給出了一個建議。 寇府大宅空著,可以將糧食安放在寇府大宅。 寇府的主人們又不住,只留下了幾個老仆看管,里面空蕩蕩的,剛好方置糧食,還不用怕被私自盜取。 糧食是寇季運回來的。 寇季真要是想盜取,早在河西就動手了,犯不著在汴京城內,眾目睽睽之下動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