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再有兩三州,再有兩三州之地,我大宋的乞丐,就能全部遷移出去。” 張知白說到此處,有些激動。 “圣人治下的太平盛世,我沒有見過。但是我大宋境內,若是沒有乞丐,那就是遠超歷代。我們在史書上濃墨重彩的寫下太平盛世四個字,無人可以反駁。” 趙禎等人聽到這話,陷入到了沉默。 太平盛世四個字,是他們許多人畢生的追求。 他們若是能治出太平盛世,他們足以和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先賢比肩。 寇季沒有被張知白口中的太平盛世四個字沖昏頭腦。 借著戰爭紅利崛起,無疑是最快的崛起方式。 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 借著戰爭崛起,嘗到了戰爭甜頭的人,不會阻止戰爭的腳步停止下去。 反而會不斷的發動戰爭,一直借著戰爭獲利下去。 一旦離開了戰爭,依靠著戰爭崛起的國朝,就會進入到混亂期。 混亂到了最后,挺過去了就是大世,挺不過去就是滅亡。 寇季知道這個弊端,但是他沒有開口。 因為跟其他以戰爭崛起的國朝不同,大宋需要戰爭。 大宋文治遠超此前的朝代,大宋的富庶,也遠超此前的朝代。 大宋現在獨缺的就是鋒芒。 如今大宋有了一點鋒芒,寇季不能將這鋒芒給扼殺。 張知白見眾人陷入到了沉默中,就繼續說道:“至于戰事帶給我大宋的錢財和糧食,不需要我多說,諸位和官家皆有目共睹。” 呂夷簡皺著眉頭道:“國恒大,好戰必亡。” 張知白固執的搖頭,“這并非是好戰,而是我大宋該有的鋒芒。我大宋乃是天朝上邦,不僅要有文治,也要有一定的鋒芒。 我們已經向遼國,委曲求全了一次。 難道還要繼續委曲求全下去? 我等得多無能,才讓一個富庶的泱泱大國,向人低頭? 低一次頭,那是恥辱。 低兩次頭,那是羞辱。 低三次頭,那就是習慣。 如果習慣了低頭,那我們的子孫后輩,只能一直被欺辱下去。” 寇季聽到了張知白的話,心里嘆了一口氣。 張知白雖然跟他不同,不知道歷史。 可張知白的話,幾乎將大宋的以后,預知了出來。 一次次低頭,偶爾抬頭,也會快速的被那些習慣了低頭的人按下去。 然后最終在低頭中,消亡。 “可以一戰,但不是現在,最快也得一年以后。” 寇季不再沉默,緩緩開口。 一直在等寇季表態的王云升、李昭亮二人,瞬間站出來附和寇季的話。 別人不知道高處恭主動提出戰事,是為了什么,寇季卻心知肚明。 因為高處恭在他口中沒有得到回應以后,必然會想辦法將自己手里的一字交子鋪的份子,牢牢的握在手里。 戰爭,毫無疑問是一個幫他轉移視線,幫他爭取時間最好的辦法。 一字交子鋪的份子,必須盡快拿回來,拖久了,對一字交子鋪不利。 高處恭提議開戰,寇季提議等一年,王曾提議多等幾年。 十個人,三種意見,互相僵持不下。 誰也說服不了誰。 他們也沒有吵架,只是一個個皺著眉頭,靜靜的坐在那兒。 趙禎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沒有下決斷。 他皺著眉頭,靜靜的坐在那兒。 資事堂內,靜悄悄的。 許久以后,一聲濃濃的嘆息響起。 “哎……打吧,再不打,我怕我老的打不動了。” 一直沒有開口的曹瑋,終于張開了嘴。 語出驚人。 曹瑋無疑是大宋北征遼國最合適的統帥人選。 河西之戰,趙禎、王曾、呂夷簡等人沒有動用曹瑋,就是留著曹瑋對付遼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