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武人有亂社稷之危,文人則會絆住大宋崛起的腳步。 無論是武人,還是文人,掌控朝堂,都會出現(xiàn)弊端,大的弊端。 所以朝堂之上,有文臣,也得有武臣。 趙禎嘆息一聲,“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 寇季思量了一下,給出了一個最快解決問題的辦法,“朝廷該重視一下武舉。同時,兵動將不動的政令,也該更改一下?!? 趙禎盯著寇季,靜等寇季的解釋。 寇季繼續(xù)說道:“重視武舉,是為了給武臣們當中增添新的血液。唯有新的武臣不斷的加入,朝堂上兵事的話語權(quán),才能不被武勛們所掌控。 朝廷調(diào)兵遣將的政令,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每到任期,領(lǐng)兵的將領(lǐng)不動,反而是麾下的兵馬頻繁的更替,這對朝廷而言是一個負擔,也是一個禍患。 不僅起不到防備武臣的作用,反而還會因為水土不服、舟車勞頓,削弱兵馬的戰(zhàn)斗力。” 趙禎皺起了眉頭道:“重視武舉,只會便宜那些武勛。朝廷此前推行的武舉,大多讓武勛門下的人,占去了武進士的名額。 在武藝和兵法謀略一道上,鮮有人能在武勛們掌控下脫穎而出。 朝廷調(diào)兵遣將的政令是存在著弊端,可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朝廷的兵馬一旦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很容易被一個地方的子弟兵充滿全營。 一旦地方豪強,又或者說是地方有聲望的人,振臂一呼,很容易起事。” 寇季笑道:“此兩點官家不需要擔心。只要我們培育的將官出來以后,官家擔心的問題皆可以迎刃而解?!? 趙禎略微愣了一下,沉吟道:“朕培育人去跟武勛們打擂?” 寇季笑著點點頭。 趙禎遲疑道:“那如何防止地方軍營里充斥滿子弟兵呢?” 寇季笑道:“軍紀約束,從入營的那一刻開始,就打亂分配。此外,兵營全部遷移到荒山野嶺內(nèi)?!? 趙禎皺著眉頭,依舊一臉疑惑。 寇季笑著道:“等兵馬熟悉了用火槍和火炮作戰(zhàn)以后,沒了火槍和火炮,他們就是沒牙的老虎,想亂也亂不起來。” 趙禎聞言,恍然大悟,笑道:“還是四哥想的周到。” 頓了頓,趙禎笑道:“這么說,我們培育的人才是關(guān)鍵?!? 寇季笑著點點頭。 趙禎鄭重的道:“那就更不能讓武勛插手了?!? 寇季猶豫再三,嘆了一口氣道:“現(xiàn)在大宋的大多數(shù)將領(lǐng),皆出自于武勛門下。我們想做出改變,還是要借助武勛的力量。 在我們手里的力量沒有崛起之前,武勛們才掌控著最大的力量。 冒然跟武勛們起沖突,對我們無益,對大宋也無益?!? 趙禎皺著眉頭道:“四哥不是跟朕一樣,討厭武勛們插手我們的事情嗎?為何又想著讓武勛插手?” 寇季失笑道:“因為我才發(fā)現(xiàn),脫離了武勛,我們無人可用。短時間內(nèi)也沒辦法用我們的人,撐起大宋江山?!? “與虎謀皮……” 趙禎咬著牙要說喪氣話。 寇季低聲笑道:“我們才是虎……” 趙禎愣了愣,跟著笑了,“也對,我們才是虎。武勛們能左右的事情,我們能左右;武勛們左右不了的事情,我們也能左右。” 寇季對趙禎笑著道:“那就請官家給我一道旨意。” 趙禎疑問道:“什么旨意?” 寇季淡淡的笑道:“用高處恭一死,換高家三代平安。” 趙禎愣了一下,思量道:“你要用高處恭,高處恭能答應?” 寇季笑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高家從最高處,跌落到了低谷。從萬人追捧,到現(xiàn)在避之不及。感受到的世態(tài)炎涼,感受到的冷落,遠比你我要深切。 高家變成今日這般模樣,皆因高處恭貪婪。 高處恭可以說是高家的罪人。 如今有一個贖罪的機會擺在他面前,我不信他不會珍惜?!? 趙禎緩緩的點著頭,遲疑道:“朕就怕高處恭起懷心思。” 寇季笑道:“所以官家在挑人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挑那些對官家忠心耿耿的人。官家還得舍棄一個器械監(jiān)的高手,讓他一輩子跟著高處恭?!? 趙禎長出了一口氣,“朕明白了?!? 趙禎回過身,提筆寫下了一道手諭,加蓋了私印,交給了寇季。 寇季找高處恭的事情,上不了臺面,所以不能用圣旨。 寇季拿了手諭,準備離宮。 趙禎突然間開口說了一句話,嚇了寇季一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