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在朝堂上混跡了這些年,多少知道朝堂上官員們的德行。 朝堂上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特立獨行,喜歡跟其他人作對。 一些人為了博名望,博功勞,就是喜歡干出一些博人眼球的事情,就是喜歡干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 比如,當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覺得,跟遼國決戰到底,才能讓大宋富強的時候。 就會有人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他們可能會覺得,止戈、求和、馬放南山,才會讓大宋變得更富強。 只要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一些想要追求功名利祿的人,就會緊緊的追隨在他身后。 政見不合四個字,便是由此而來。 大多數的黨爭,也是因此。 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有人覺得舊制不能變,有人覺得必須推行新制,有人覺得維護少數人的利益,才能加強大宋的統治,自然也會有人覺得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加強大宋的統治。 他們之所以會這么做,就是為了爭名逐利。 高處恭見寇季皺著眉頭陷入到了沉默中,就開口問道:“你到銀州以后,不斷的調兵遣將,明顯對西夏有所圖謀。 你到銀州一個多月,一直按兵不動,應該是在等燕云的戰事有一個結果。 如今燕云戰事陷入到了僵局中,你準備怎么做? 繼續在這里謀劃西夏,還是班師回朝,去幫曹瑋鎮壓那些不同的聲音。” 寇季聞言,瞥了高處恭一眼,沒有說話。 高處恭說的沒錯。 他到了銀州以后,一直按兵不動,就是為了等燕云戰場上有一個結果。 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對燕云戰場,肯定會有所影響。 曹瑋若是帶人在燕云戰場上取得了大的戰果,那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就算有所影響,影響也不會太大。 可若曹瑋在燕云戰場上打了敗仗,那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就會產生巨大的印象,他就不得不重新謀劃一番。 燕云戰事,至關重要。 寇季不想因為他在銀州掀起大戰,影響燕云戰場。 燕云戰場上若是戰事不利,寇季在銀州掀起了跟西夏的大戰,那朝堂上的百官都會陷入到一種恐慌當中。 朝堂上的百官一定會上書,請求朝廷停下一方戰事。 燕云戰場上的戰事,很有可能會在百官的要求下停下。 寇季在西北打勝仗,曹瑋在燕云之地打敗仗,百官們肯定會請求朝廷暫時停下燕云的戰事,跟遼國議和。 朝廷答應了的機率會很高。 因為曹瑋在燕云之地不斷的在花錢,在消耗國庫,而寇季在西北卻沒有。 不僅沒有消耗國庫,反而幫朝廷取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 “曹帥在燕云之地的戰事不能受影響,我在西北,也不能輕易的放過西夏。” 寇季沉聲說道。 高處恭盯著寇季,十分認真的道:“你應該明白,一旦你在西北掀起了大戰,曹瑋那邊是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的。” 寇季低頭思量了許久,咬牙道:“我既然不能主動掀起戰事,那就逼著西夏主動掀起戰事。西夏主動掀起對我大宋的戰事,我作為西北經略,沒理由不捍衛大宋的疆土吧? 我們是被動的防守,而不是主動的進攻。 即便是大戰掀起,朝堂上的那些官員也沒話說吧。 他們總不能讓我手握重兵,還束手束腳的讓西夏人吊起來打吧?” 高處恭一愣,愕然的盯著寇季道:“自從你率軍擊潰了遼國十五萬精銳以后,西夏立馬收縮了邊陲的兵馬,并且派人到汴京城內去找官家哭訴,一副不跟我們打的樣子,你不主動挑起戰事,他們怎么可能主動挑起戰事。” 西夏如今在大宋面前,一副慫到底的模樣。 西夏派去汴京城的使節,那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搞得鴻臚寺的那些官員都不好欺負他。 西夏和大宋接壤的邊陲也是如此。 西夏兵馬在邊陲巡視的時候,碰見了宋兵,那就是繞道走的。 西北邊陲的不少宋兵,沒少在閑暇的時候跑去看奇景,也沒少在宋夏邊陲上耀武揚威。 以往在宋夏邊陲上,那都是宋兵見了西夏兵馬繞道走,人家敢主動招惹宋兵,宋兵卻不敢主動招惹人家。 如今好不容易反過來了,宋兵自然要去找西夏人,好好的找一找場子,好好的耀武揚威一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