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寇季等人起身,十分豪邁的舉起了酒杯,陪著趙禎暢飲了一杯。 一杯過后,趙禎還要舉杯,就見門外沖進了一個小宦官。 眾人的目光齊齊的落在了小宦官身上。 小宦官被所有人盯著,也不懼怕,他對趙禎一禮,輕聲道:“官家,有燕云之地趕過來的八百里加急將士求見。” 寇季等人聽到了這話,心頭一震,一個個默不作聲的看向了趙禎。 趙禎的臉色不太好看。 因為這個時候,燕云之地傳來消息,很有可能是壞消息。 趙禎放下了酒杯,緩緩的坐到了坐榻,沉聲道:“傳!” 寇季等人也紛紛坐下,臉上再無剛才的豪邁,一個個靜靜的盯著帳篷外。 小宦官得到了趙禎的吩咐,出了帳篷,沒過多久以后,帶著一個八百里加急將士出現在了帳篷內。 八百里加急將士出現在了帳篷內以后,先向趙禎施禮,然后將他身背的信筒,舉過了頭頂。 趙禎吩咐陳琳打開了信筒拿出了里面的信,一目十行的審閱過后,神色變得格外復雜。 寇季等人緊張的盯著趙禎,生怕趙禎嘴里說出什么不好的消息。 趙禎沉吟了許久,似乎在醞釀情緒。 許久以后,趙禎看著寇季等人,低聲道:“遼皇要求和……” 寇季等人聞言,一臉愕然,像是聽到了什么難以置信的話一樣。 “哈哈……” 趙禎突然放聲一笑,意氣風發的道:“遼皇耶律隆緒居然向朕求和……哈哈……哈哈哈哈……” 趙禎笑的很放肆、很囂張,也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暢快在里面。 自檀淵之盟后,大宋被遼國欺壓了二十多年。 大宋上下胸膛里憋著一口氣,也憋了二十多年。 如今終于翻身了,自然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暢快。 寇季等人確認了趙禎不是在說假話以后,臉上也流露出了暢快的笑意。 君臣們在中軍大帳內笑的格外的暢快。 笑了許久,以后趙禎一邊笑著,一邊說道:“傳旨給呂夷簡,讓他主持此次和談。傳旨給王曾,讓他派遣張知白,外加鴻臚寺的官員,一同趕往銅臺關,跟遼人和談。 告訴他們,他們的責任就是廢除檀淵之盟,另外締結盟約。 作為和談的代價,遼國除了涿州、寰州、朔州外,還得割給我大宋兩州之地。 此外,遼國每年必須向我大宋上貢銅錢四十萬貫。 其他的條件,讓呂夷簡和張知白二人看著談,朕提出的這兩項,不做任何讓步。” 趙禎此話一出,帳篷內的人神色各異。 “官家……” 寇季急忙開口。 趙禎深深的看了寇季一眼,搖了搖頭。 寇季略微一愣,沒有再開口。 通過趙禎給他的眼神,他了解到,趙禎之所以答應了遼國的求和,其中恐怕另有隱情。 趙禎沒有宣之于眾,說明其中的隱情不便明言。 種世衡等人通過趙禎的眼神,也看出了趙禎有什么話要跟寇季單獨說。 種世衡笑呵呵的道:“官家,遼國向我大宋求和,此乃天大的喜訊,當大宴一番才對。” 趙禎聽到了種世衡的話,笑著點點頭道:“種卿言之有理,傳朕旨意,殺羊宰牛,大宴所有將士。” “喏!” 種世衡等人拱手答應了一聲,一個個借著要去將好消息傳給將士們的借口,離開了中軍大帳。 當中軍大帳中就剩下了趙禎、寇季、陳琳三人的時候。 趙禎坐在榻上,盯著寇季道:“四哥有什么疑惑,可以說了。” 寇季急忙道:“遼皇既然向我大宋求和,那就說明遼皇有可能支撐不住了,我大宋為何不趁勝追擊,反而要答應遼皇的求和呢?” 趙禎將剛才八百里加急將士送來的信紙遞給了陳琳。 陳琳拿著信紙,遞給了寇季。 寇季拿過了信紙,一目十行的審閱了一便,然后緩緩的皺起了眉頭。 趙禎嘆了一口氣道:“鏖戰了一年,曹瑋率領的三十萬將士,還有朕派去的五萬兵馬,如能能戰的,剩下了不足十萬。十萬將士,守住涿州、寰州、朔州不丟尚可,但卻已經沒有了余力反攻遼人。 朕若是沒打到興慶府,還能派遣兵馬去馳援他們。 可朕如今已經打到了的興慶府,覆滅西夏,就在當下。 朕總不可能放下攻打興慶府,率領著兵馬去打遼人吧?” 寇季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趙禎若是分出去一支偏師馳援曹瑋的話,倒是能做到。 只是如今西北的兵馬全部在興慶府。 從興慶府趕到銅臺關,行軍的話,需要一個半月之久。 若是趙禎不答應遼皇耶律隆緒求和的話,曹瑋等人未必能堅持一個半月。 曹瑋手下率領的三十五萬兵馬,有近十萬,折損在了銅臺關、雁門關兩邊的戰場上,其中雁門關一線戰場上折損的最多。 雁門關一線的戰事中,前前后后投入的兵力是二十萬。 有六萬慘死在了戰場上。 一萬五千多重傷不治而死。 有七萬五千正在治療的傷員。 剩下的五萬兵馬,分別屯駐在朔州、寰州。 若不是向嫣和曹皇后募捐的棉衣及時送到,恐怕死傷的人更多。 曹瑋手里死去的兵馬不多,可傷兵卻多的出奇。 輕傷的將士們足有五萬之巨,重傷的將士們有兩萬之多,死在戰場上有兩萬余人,還有數千人死于重傷不治。 曹瑋手下兵馬之所以出現了這么多的傷兵,就是因為遼皇耶律隆緒在銅臺關外,不惜一切代價的血戰造就的。 遼兵在遼皇耶律隆緒的指揮下,數次攻打銅臺關,也沒有攻破銅臺關。 遼皇就干脆命人打量的制造投石車,瘋狂的往銅臺關內扔石頭。 漫天巨石猶如雨降,城內的將士即便提前躲在了可以遮擋的地方,也很有可能會被石頭轟砸出的碎石砸傷。 此外,遼皇似乎得到了火炮的啟發,還向銅臺關內扔火球、猛火油等物。 總而言之,凡是能傷到宋兵的東西,遼皇都往銅臺關里扔。 而且是一面攻城一面扔。 完全是一個兩敗俱傷的打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