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7章 千萬年不會變的原則問題-《北頌》
第(2/3)頁
趙禎一臉愕然的盯著寇季,“你是說,他們不要錢財,也不要什么官爵,就是要朕一直留著他們在瑞圣園內編書?”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不錯……他們還說,官家若是能派人給他們在瑞圣園內修筑一些能正經居住的屋舍或者園子,那就更好了……”
大儒們以前相隔一方,很少聚在一起,也很少一起編書。
即使編書,也是編著一些自己的詩集,以及編著一些古籍的譯本或者精注本。
他們幾乎沒有幾個人參加過如此大型的編書工作。
如今朝廷為了編撰音韻書籍,將他們湊在了一起,又給予了他們許多資源,讓他們編書。
他們大部分人已經沉浸在了編書的樂趣中,那還肯離開。
《天圣字典》已經編撰完成,詞典還在編撰中。
但是下一部要編著的書,他們已經有了眉目,那就是唐史。
他們人足夠多,想法也多,想編撰的書也多。
所以,只要不是朝廷主動遣散他們,他們幾乎都不會走。
趙禎已經感受到了編書的好處,知道這么多大儒湊在一起,能幫大宋編著出許多有用的書籍。
所以在大儒們主動提出要留下的時候,趙禎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點動心了。
趙禎強壓著自己心頭的悸動,對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還是壞事?”
寇季笑著道:“自然是好事,還是天大的好事。”
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編書,基本上都是以史料為主,其他的書,幾乎很少涉獵。
所以各類的書很雜很亂。
即便是朝廷科考經書中,也有不少前人夾帶的私貨在里面。
所以朝廷有必要將天下的書籍梳理一番。
重新編訂,力求去偽存真。
此舉對漢文化的傳承,以及漢文化的發展有多大貢獻,看看明著的《永樂大典》和清著的《四庫全書》的名聲,就知道了。
趙禎盯著寇季道:“四哥覺得此事是好事?”
寇季果斷點頭道:“當然……”
趙禎沉吟道:“那四哥覺得,該如何回應大儒們的訴求呢?”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大儒們有心留下著書,那官家自然應當提供一些便利。大儒們著書已經有了幾分成效,往后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從大食運送過來的書籍,也在其中翻譯。
以后,瑞圣園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著書、編書、譯書的圣地。
臣管轄的龍圖閣,以后恐怕不及瑞圣園萬分。”
趙禎鄭重的點頭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寇季繼續道:“大儒們不求權,也不求利,唯獨求一些名而已。此后文制革新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朝臣們的學士之職取締,轉嫁到他們身上。
學士,飽學之士。
就應該授予那些大儒,而非朝中官員。
學士之職,以后就是一個彰顯身份和榮耀的虛職。
不參雜其他的。
學士,只負責精研學問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參與了。
為了獎勵他們對朝廷的貢獻,可以適當的給他們派發一定的俸祿。
家中兒孫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賜予屋舍,給其居住。
如此,算是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瑞圣園內,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變動。
可以將瑞圣園這一座皇家北苑,徹底的改成一個著書立說、編書譯書的地方。
用一座皇家北苑,換取天下大儒為官家效力,官家可賺大了。”
“哈哈哈……”
趙禎聽到此處,放聲大笑。
無論是全面推行蒙學,還是將皇家北苑,改造成一個專門供給大儒們著書立說的地方,都是前人不曾做過的壯舉。
如今他做了,而且還看到了好處。
他怎能不高興。
他畢生所求,就是為了讓大宋崛起。
如今大宋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崛起。
他怎么可能不高興。
“就依四哥所言,朕隨后會傳旨給工部,讓工部去改造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朕會撤去皇家北苑里的宦官和宮娥,只留下一些官員和兵馬。”
“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就是一個專門用來著書編書的地方,再叫瑞圣園,有些不合適。”
“那就叫……天圣文館……四哥覺得如何?”
“而今距離天圣十年也不遠了,官家確定還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問出了這話,趙禎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來的規矩,大宋每一個年號的沿用,一般不超過十年。
也就是說,每過十年,必須更改一次年號。
特殊情況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體的看皇帝的喜好。
趙禎唏噓道:“不知不覺間,朕登基快十年了嗎?”
寇季緩緩點頭。
趙禎低下頭,看著寇季道:“你我君臣攜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陰了。朕到現在還記得你初入宮廷時候的模樣。”
寇季感慨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趙禎緩緩點頭,“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還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誤,光陰它不饒人呢。”
寇季笑道:“我們還年輕……”
趙禎盯著寇季道:“比起天賜兒,我們還年輕嗎?”
寇季臉上的笑容緩緩僵住。
趙禎感嘆道:“再過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點不想講話。
對于大部分擁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齡增大、變老,絕對是他們不愿意面對的一個問題。
寇季覺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沒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經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對這個問題。
但是不面對也沒辦法,歲月它不饒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們現在聊的是年號的事情。”
趙禎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歡變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沒有幾個人喜歡變老。”
趙禎笑道:“但誰也躲不過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