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曹瑋只是大致的給種世衡和狄青二人講解了一下作戰的方略,主要是針對左右兩翼包抄部分的。 中軍的作戰部分,曹瑋早在種世衡和狄青二人趕到幽州城之前,就已經部署妥當。 一切都交代過了以后。 種世衡、狄青二人各自回到了各自率領的兵馬大營做起了前期準備。 行宮里就剩下了趙禎、曹瑋、寇季三人。 趙禎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戰事,應該是我大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 此次針對遼國作戰,大宋前前后后投入的禁軍多達六支半,算上北疆的鎮北軍的話,足足有七支半。 其他各地方地方兵馬還沒有算在其中。 大宋的地方兵馬如今加入到戰場當中以后,更多的是擔任一種輔助作戰的職責。 類似于以前的廂軍和民夫的集合體。 他們在確保了輜重運輸以外,還擁有一定的戰斗力。 必要的時候可以成為正式的兵馬,進入到戰場中作戰。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宋在兵制革新以后,已經很少在戰事發生的時候,大肆的征伐民夫。 此次大宋東西兩線開戰,征調的民夫數量不到十萬。 若是換作以前,如此規模的戰事,大宋要征調的民夫數量少說也在八十萬到一百萬左右。 民夫的數量大規模的消減以后,戰事對百姓的影響就降到了最低。 這也是為何大宋維持如此大戰大半年了,國內依然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的原因。 如今。 在遼國戰場上的六半禁軍中,有四支半身在幽州城。 禁軍的數量在二十三萬。 地方兵馬的數量幾乎和禁軍的數量持平。 如此數量的兵馬,已經遠超城外的遼軍,也遠超此前大宋應對任何一場戰事的兵馬數量。 玉門關一戰,大宋投入的兵馬數量雖然多。 但是禁軍數量卻不多,基本上都是地方兵在戰場上充當野戰的兵馬。 論整體實力的話,比幽州城戰場上的兵力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曹瑋提出了以堂堂正正的姿態碾壓過去,寇季和趙禎二人并沒有異議,就是因為此處兵馬的整體數量、整體素質,遠遠碾壓遼軍。 若是不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的話,那都有點對不起大宋天朝上邦的稱呼。 寇季在趙禎話音落地以后,盯著曹瑋認真的道:“幽州城禁軍中,配備著火器的禁軍將士已經達到了十萬。曹公應該好好的利用利用火器。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見到任何一支兵馬有效的利用火器。” 大宋禁軍配備火器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可是能真正有效的利用火器的戰事幾乎沒有,全面的應用火器作戰的戰事也幾乎沒有。 火器的優勢并沒有被充分的發揮出來。 許多戰場上,仍舊保持著相對的騎馬砍殺的局面。 就拿北疆的戰事而言。 楊文廣在抵御遼兵的時候,就沒有有效的利用火器,反而更側重騎馬砍殺。 若是寇季在北疆戰場上的話,面對遼兵入侵。 他最先做的一定不是去征調興慶府等地代罪之身的人。 他最先做的肯定是征發民夫,挖戰壕。 十幾道戰壕往戰場上一橫。 炮兵占據高地,炮擊敵人。 火槍兵伏在戰壕里,用火槍和手榴彈打擊敵人。 待到敵人臨近的時候,迅速的退到后面的戰壕。 敵人想要沖到他們近前,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將他們挖下的戰壕填滿,另一個是下馬徒步渡過戰壕。 但敵人無論是填滿戰壕,還是下馬徒步渡過戰壕,都必須在火槍兵的火力覆蓋下完成。 等敵人能跨過所有的戰壕,出現在鎮北軍面前的時候,就是鎮北軍騎兵沖鋒的時候。 而那個時候,敵人幾乎剩不了多少。 根本不可能是鎮北軍騎兵的對手。 如此一來,北疆的戰事就會輕而易舉的解決。 然而,正是因為楊文廣沒有有效的利用火器,所以最后不得不征調代罪之身的人上陣,最后也導致了遼國巨變。 所以寇季有必要提醒曹瑋,該好好的利用火器。 曹瑋在聽到了寇季的提醒以后,點頭道:“你的想法跟我差不多,我在文昌學館教學生的時候,沒少跟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也沒少跟學生在戰場上觀摩火器作戰。 得到的結果跟你所說的一模一樣。 目前為止,我大宋還沒有一支兵馬能夠有效的利用火器作戰。 我在觀看了諸多戰事以后,最終摸索出了一些火器作戰的兵法。” 說到此處,曹瑋盯著寇季認真的道:“稍后的戰事中,我會用到火器作戰的兵法。火器是你造出來的,如何有效的利用火器,你心里應該有點想法,到時候我指揮兵馬作戰的時候,你可以在一旁看著,有什么想法,可以一起說出來,商討一下。” 寇季聞言,緩緩點頭。 大宋現在急需一套以火器作戰的兵法。 曹瑋應該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想通過戰場盡快的磨練出火器作戰的兵法。 為此不惜請教一個外行人。 在曹瑋眼里,寇季就是一個外行人。 寇季也承認自己是一個外行人。 雖然寇季從出仕到如今,參與過的戰事已經不再少數,可他從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天生的將帥之才,也從不認為自己精通兵法謀略。 寇季所指揮的許多戰事中,他提供的只是一些戰略和戰術上的指導。 真正調兵遣將,真正排兵布陣的幾乎都是別人。 寇季給自己在戰場上的定位是參謀,而非主帥或者主將。 趙禎對曹瑋和寇季二人的做法也十分有興趣,所以他在寇季和曹瑋二人說完話以后,笑著道:“算朕一個……” 曹瑋和寇季意外的看向趙禎。 趙禎繼續道:“朕不會插手戰事,朕就是想跟你們一起商討一下兵法謀略。畢竟,有些事情當局者迷,旁觀者卻看的十分清楚。” 寇季和曹瑋思量了一下,緩緩點了點頭。 趙禎承諾不會插手戰事,那就一定不會插手戰事。 從之前趙禎的表現就看得出來。 在這方面,趙禎還是十分有信譽的,也十分有自知之明。 就算趙禎開口要插手戰事,二人也不會答應。 歷來帝王,總是在一些溜須拍馬的臣子的吹捧下,覺得自己天命不凡,無所不能。 所以什么都想插手,什么都想指導。 但最終的結果其實十分差強人意。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某十全老人。 趙禎直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寇季和曹瑋二人都覺得有道理。 由于明日就要正式的拉開大戰的序幕。 所以三個人幾乎都睡不著。 他們湊在行宮里,一邊涮著鮮嫩的羊羔肉,一邊談天說地。 一晃就是一夜。 翌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