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們最好在半個月后快速出擊,用半個月時間,拿下遼國三道之地。 三道之地拿下來以后,大雪應該就封路了。 明年開春之前,他們沒辦法出現在我們面前。 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快速的更替一次軍備。 從去歲中旬,一直到現在,汴京城器械作坊和夏州冶鐵務,鍛造出了不少火槍和火炮。 還有其他一些火器軍備。 勉強應該可以裝備十萬人。 到時候我將這些火器全部調集到此處,配備給各軍。 戰損能不能降低到一成?” 種世衡愣了一下,立馬追問道:“將軍炮和震天炮有多少?” 寇季沉聲道:“自從我們拿下了大理以后,就開采了不少銅礦。銅礦敞開了供應,火炮造的自然也就多了一些。 目前報給我的是三千門。 到了入冬的時候,應該還能增加一些。” 種世衡心頭一震,急忙問道:“火藥包有多少?火藥包要是充足的話,我能率領著兵馬橫推過去。” 寇季皺眉道:“多少才算充足?” 種世衡道:“足以炸毀遼國所有城池的火藥包。” 寇季臉色一黑,“沒有!” 種世衡臉上神色有些僵。 寇季黑著臉道:“你當火藥是什么,山里的石頭嗎?你想要多少就可以取多少?” 雖然寇季已經在原有的火器作坊的基礎上,擴充了幾次火器作坊了。 但火器還沒有多到任由種世衡揮霍的地步。 又由于需要嚴格保密的原因,所以參與到火器制作的工匠,幾乎都可以說是精挑細選的。 上數三代,家世清白,并且對大宋忠心耿耿的人,才有資格進入到火器作坊。 若是因為受傷退出了火器作坊,還會受到衙門監視。 也正是因為如此,參與到火器制作中的工匠數量不大。 要知道在如同篩子一般的大宋朝,火器的制作方法和火器,至今也沒有從非正常渠道流出去。 可見為了保密工作,寇季和趙禎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 也正是因為如此,產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種世衡所提的要求,寇季根本沒辦法滿足。 種世衡盯著寇季,目光灼灼的道:“你要是能給我提供足夠的火藥包,我不僅可以橫推遼國,還可以將戰損降到一成以下。” 寇季翻了一個白眼,“說沒有就沒有,如果有,我會不給你?” 種世衡見寇季不似再說謊,神色稍微暗了一些。 寇季見此,沒好氣的道:“你就知足吧。難道沒火器,你就不打仗了?” 種世衡干巴巴一笑,“那倒不是。” 寇季吩咐道:“做事吧。” 種世衡答應了一聲。 二人下了城頭,各自忙起了公務。 寇季雖然將安置俘虜的差事甩給了大同府和順天府的知府,可他并不是完全當起了甩手掌柜。 三百萬俘虜,可不是大同府和順天府的知府可以安置妥當的。 即便是如今的大宋朝廷,也沒辦法妥善的安置突然多出來的三百萬俘虜。 三百萬俘虜,吃喝拉撒,每一日耗費,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寇季如今是借著一些家底和軍中的糧食在養他們。 但寇季不可能將他們一直養下去。 大宋其他地方也暫時沒有多余的地方給他們安身立命。 大宋新得的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倒是足夠廣闊,也足夠安置下他們。 但是大宋新得的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并不安定,也只有那群比土匪還兇惡的家伙,能在上面穩穩的站住腳。 從遼國過來的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是不可能在那塊地方站住腳的。 此外,從古北口到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路途遙遠。 等寇季把人遷移過去,恐怕都到了數九隆冬。 到時候缺衣少食的,天氣又寒冷。 這些衣著單薄的百姓過去了,根本扛不住。 一冬過去,還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若是俘虜們中間沒有那些特殊的人,寇季估計也不會這么費心。 正是因為有那么一些特殊的人存在,所以寇季對他們十分上心。 北邊不能去,朝廷一時半會兒也照顧不了這么多俘虜。 所以寇季思來想去,只能從遼國下手。 新契丹九族把百姓們搶了,并且將百姓們驅趕到了大宋,將一切的后果交給了大宋承擔。 那寇季就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弄死他們,從他們手里重新將百姓們的東西搶回來,然后再分給百姓。 一來一去,大宋并不會有什么大的損失。 反而會多出三百萬軍管民,多出一大片的疆土。 寇季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盡快的謀劃好遼國三道之地奪取下來以后,如何妥善的安置百姓,如何合理的分配糧食、牛羊馬匹,如何管理三百萬俘虜。 又如何盡快的讓三百萬俘虜盡快的恢復生產、自食其力。 至于大宋能不能拿下遼國三道之地,寇季一點兒也不擔心。 入冬以后,第二批火器配備到了軍中以后,軍中的火器對上了新契丹九族的冷兵器,幾乎可以做到一面倒的碾壓。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輸了的話。 那就只能證明名垂青史的種世衡、狄青兩個名將,是個水貨。 …… …… 感謝‘吉泰宏’兩萬書幣打賞!感謝‘衣老板、飛魚男爵’一百書幣打賞!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