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0876章 許一個開府建衙!-《北頌》


    第(1/3)頁

    五十科……”

    呂夷簡神色復雜的答了一句。

    張知白苦笑著道:“一科間隔是四年……也就是說兩百年后才能湊夠一萬人……”

    王曾嘆著氣道:“得六百年,因為他還讓預備兩萬……”

    趙禎一臉不悅的道:“現在是討論這個的時候嗎?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將新征之地的官員湊出來?!?

    呂夷簡臉色微微一苦,“沒官派了……”

    趙禎瞪起眼,“怎么會沒官派了呢?從各處抽調一下不就有了?”

    呂夷簡嘟噥了一下嘴,沒有言語。

    王曾苦笑著道:“我大宋征下大理的時候,罪官們全部發配到了大理。往交趾摻沙子的時候,將一些地方上推舉的讀書人,一并派遣了過去。

    往燕云十六州派遣官員的時候,抽調了一部分吏,抽調了一部分蒙學先生。

    最后不夠,還抽調了一批剛中了鄉試的士子。”

    趙禎沉聲質問道:“朝廷就沒官員抽調嗎?!”

    王曾聽到此話,臉色更苦,“從先帝晚年,到如今,朝廷每年殺的官員,比科舉選材選出的進士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朝廷如今剩下的官員,勉強能維持朝廷運作。

    大批量抽調的話,朝廷就沒辦法運作了。”

    趙禎聽到這話,有些恍惚。

    昔日。

    朝野上下為了那些領空額的官員,斗的你死我活。

    為了解決大宋官員過勝的問題,更是大費周章。

    大宋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覺得大宋官員太多了。

    可今日,大宋官員居然因為不夠用,而陷入到了囧境。

    一時間趙禎也不知道該說啥。

    真宗晚年的時候。

    大宋的官員確實膨脹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

    任虛職的人,比任實職的人多了近一倍。

    往往一個職位,會有三個人擔任。

    一個真正主事,是實職。

    兩個虛職,只拿俸祿不干活。

    冗官冗員確實成了大宋一害。

    然后,各種殺才有鑒于此,頻頻對大宋官員下殺手,到現在,殺的無官可用。

    最初對官員們下殺手的就是皇家。

    就是趙禎的父皇趙恒。

    一個丹毒案。

    讓趙恒宰了一半的皇室,宰了一大批的官員。

    然后寇準殺、呂夷簡殺、李迪殺、王曾殺、寇季殺。

    寇準出任總攝國政期間,殺的官員超過了數千。

    呂夷簡巡視天下期間,殺的貪官污吏超過了萬數。

    李迪和王曾清查常平倉的時候殺了許多。

    李迪削減官員們虛職的時候,也殺了一些。

    八王造反的時候,殺了一大批。

    皇親國戚和武勛們作亂的時候,又殺了一大批。

    寇季直接間接的也弄死了不少。

    然后,大宋的官員就不夠用了。

    一個大宋的大害,就這么在幾個殺才的狠手下,消聲滅跡。

    當然了,導致大宋現在無關可派的原因,除了幾個殺才下狠手以外,也跟大宋的疆土急速的擴張有關。

    大宋拿下河西,調遣了一部分官員過去。

    大宋拿下了西夏,調遣了一大批官員過去。

    大宋拿下了大理的時候,已經沒官員可抽調,所以只能派遣罪官過去。

    拿下燕云十六州的時候,已經沒有罪官可派遣了,只能抽調民間的一部分讀書人,以及升遷一些吏為官。

    正是因為大宋疆土擴大了,大宋需要的官員多了,而大宋有沒有太多官員儲備,所以才導致了無官可派。

    趙禎沉默了許久以后,盯著呂夷簡三人問道:“我們總不能占下了遼土以后,又不要了吧?”

    “那不可能……”

    “我們絕對不能再給遼國任何崛起的機會?!?

    “必須要!”

    呂夷簡三個人毫不猶豫的開口。

    趙禎點頭道:“所以,我們現在急需解決官員的問題。”

    呂夷簡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不出話。

    遲疑了好一會兒。

    呂夷簡沉吟道:“現在加開恩科還來得及嗎?”

    不等趙禎開口,王曾就緩緩的搖著頭道:“不行,加開恩科多錄入百人的話還行,上萬人怎么錄?”

    呂夷簡再次提議道:“要不大開舉薦之門,由各官員舉薦有才的讀書人?”

    王曾覺得呂夷簡的建議可行,正準備點頭。

    就聽張知白道:“就怕他們不愿意去遼土上為官。之前為了給大理選官,為了給交趾摻沙子,我們幾乎將寒門的一些有才的讀書人,都抽調干凈了。

    如今就剩下一些豪門大戶的子弟和自視甚高的讀書人。

    他們這些人可是奔著我們三人現在坐的位置讀書的。

    讓他們去管束那些不同教化的遼人,他們未必愿意?!?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聽到此話,齊齊皺起了眉頭。

    張知白的話不無道理。

    在大宋,貧寒人家出身的官員,在出仕的時候,朝廷只要給個官就做。

    他們不挑,只要朝廷給派遣了職位,即便是去窮鄉僻壤,或者是一毛不拔之地,他們也會趕去赴任。

    可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以及豪門大戶的子弟就不同。

    太窮、太偏遠的地方,他們根本不會去。

    他們情愿不做官,也不愿意去太窮、太偏遠的冒險、受苦。

    朝廷在每次科舉以后,在給進士們授予了官職以后,還會有一次選官的機會。

    選官就是反選。

    一般跟一甲二甲的進士沒關系。

    一甲二甲的進士,都是朝廷重點培養的,所以在授官的時候,相對而言都會給他們挑一比較富庶的地方,又或者比較容易混功勞的地方。

    一些被帝王看重的,甚至會授予開封府附近的縣官的職位。

    三甲進士就不同,三甲進士一半都會被授予衙門里的副職,或者不重要的職位。

    三甲進士若是有上進心,或者是想搏一把,就可以參與到選官當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