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7章 送別-《北頌》
第(1/3)頁
寇準寫下的那副字,很快便被送到了文昌學館,由于是寇天賜親自送的,所以立馬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文昌學館新任山長,在拿到了寇準那副字以后,感慨了許久,最后將那副字的內容散播了出去。
宮里很快得到了消息。
資事堂。
趙禎正在和呂夷簡、王曾二人商量將首批招募的兵馬送到遼地的事宜。
陳琳匆匆入了資事堂,邁著小碎步跑到了趙禎身邊,躬身一禮。
趙禎見此,停下了攀談。
陳琳馬上湊上去,在趙禎耳邊低語了幾句。
趙禎聽完了陳琳低語以后,陷入到了沉默。
呂夷簡和王曾見趙禎神情不對,對視了一眼,同時看向了趙禎。
趙禎緩緩開口,感慨著道:“百花齊放勝過一枝獨秀……寇公是想給我大宋文人騰出位置,讓我大宋多出幾個圣賢啊。
可圣賢,哪有那么好出的。
我大宋立國數十載,功臣良將多不勝數。
可真正能成為圣賢的,也就寇公一人。”
呂夷簡和王曾再次對視了一眼。
呂夷簡忍不住道:“官家,百花齊放勝過一枝獨秀,是寇公說的?”
趙禎點頭,道:“寇公寫了一副字送到了文昌學館,字的內容已經傳開了。”
王曾一臉感慨的道:“寇公高義。”
呂夷簡臉色有些發苦的道:“寇公是高義,可是如此一來,我大宋若是出不了新圣賢,那就證明我們這些留在汴京城里的人沒用。”
王曾贊同的點頭道:“圣賢,可不是教出來的。”
圣賢若是能教出來,那圣賢早就不值錢了。
趙禎感嘆道:“無論如何,寇公把他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寇公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他不愿意留在汴京城,我們也沒辦法強求。
朕之前就去找四哥商量過此事。
四哥也告訴了朕寇公的心意。
所以朕才賜下了一些寇公需要的東西。
朕也料到了讀書人和文臣會鬧。
只是沒想到他們鬧的這么兇。
最后還要寇公出面平息此事。”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道:“讀書人和文臣們,也是希望我大宋的圣賢,能留在大宋。”
趙禎呵了一聲,“韓地就不是我大宋了?”
“這……”
呂夷簡遲疑了一下。
王曾趕忙道:“自然是我大宋。”
趙禎哼了一聲,道:“朕只是分封諸王,讓他們去邊陲坐鎮,可沒說將那些疆土獨立于我大宋之外。
那些個讀書人、文臣們,硬是覺得朕分封了諸王,那些封地就不是我大宋的地方了。
他們是怎么想的?
若是天下所有人都是這個想法,那朕開疆拓土的意義何在?
我大宋被尊為天朝上邦,難道是徒有虛名?”
呂夷簡和王曾對視了一眼,沒有再言語。
因為趙禎的話是對的。
讀書人和文臣們在這種事情上確實存在著偏見。
趙禎見呂夷簡和王曾不說話,就淡淡的吩咐道:“你們兩個下去,讓留在宮里撒歡的那些家伙給朕滾蛋。
瞬間讓他們好好認識認識,大宋分封出去的地方,到底屬不屬于大宋。
朕之前容忍他們,是為了彰顯朕對圣賢的重視。
如今圣賢都開口了,朕也沒理由再容忍他們了。
他們若是想在朕面前撒野的話,那就讓他們中間先出一個圣賢再說。
在咱們大宋朝,也只有圣賢可以在朕面前撒野。”
呂夷簡和王曾幾乎毫不猶豫的躬身應答了一聲。
趙禎擺了擺手。
呂夷簡和王曾二人躬身離開了資事堂。
沒過多久后。
二人就出現在了那幫子鬧事的文官面前。
王曾還想好言相勸,將問題解釋清楚。
呂夷簡卻沒客氣,上去指著鼻子就是一通亂罵。
特別向那些文官們強調了一下韓地無論分封給誰,也屬于大宋的問題。
文官們在呂夷簡的謾罵下,王曾的解釋下,乖乖離開了皇宮。
韓地的歸屬,那是屬于一個政治是否正確的問題。
韓地既然已經被大宋征得,那它就是屬于大宋的。
即便是它被分封出去了,它依然是大宋的疆土。
認可它的,就是政治正確。
不認可它的,就是政治錯誤。
吵吵鬧鬧的給百姓一種韓地被分封出去以后,就不是大宋疆土的錯覺。
那是會挨打的。
文官們在離開了皇宮以后,立馬趕到了寇府去拜見寇準。
對于寇準表現出的高潔,他們必須稱頌、贊揚。
一時間,寇府的客人絡繹不絕。
一直忙活到秋日臨近。
秋日是一個悲傷的季節。
因為秋日總是會發生許多悲涼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催生出了劉禹錫的那一首《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汴京城自從入秋以后,沒有人看到它哪里勝過了春日。
只看到了一場場悲傷的離別。
寇準在秋日的第一場風吹拂過寇府內的枝頭的時候,動身離開了寇府,準備離開汴京城。
由于寇準早就吩咐寇季將他要帶的東西和人提早送出了汴京城。
所以寇準離開汴京城的時候,行李并不多,也沒幾個人陪同。
僅由一輛馬車,半馬車的書卷,以及兩個仆人。
寇準著一身便衣出現在寇府外的時候,寇府外早已擠滿了人。
“寇公遠行,小人愿為寇公牽馬……”
“小人愿意護送寇公一程……”
“小人愿意侍奉寇公左右……”
“……”
“學生愿意追隨寇公去韓地……”
“學生亦是如此……”
門外的人,拱著手,七嘴八舌的說著。
自古以來,名士身邊從不缺少追隨者。
有很多人愿意跟隨在名士身邊,為名士奉獻一生,不求任何回報。
寇準這個活圣賢,自然少不了有人追隨。
以前寇準在創里文昌學館的時候,就有一大批人趕到文昌學館去,宣誓愿意追隨寇準。
如今寇準名聲再漲,愿意追隨寇準的人自然更多。
寇準只是笑著對他們拱了拱手,并沒有收下任何一個人。
因為堵在寇府門口吵著嚷著要追隨寇準的人,沒有一個是真心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