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北頌》


    第(3/3)頁

    難道你還想住在廢墟上不成?”

    交趾郡王曹利用是行伍出身。

    行伍出身的人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所過之處,掘地三尺。

    曹利用要離開交趾,一定會將交趾搜刮的干干凈凈,給蔡齊留下一片白地和一大堆茫然的百姓。

    蔡齊沉吟道:“交趾郡王不至于如此不近人情吧?連個住處都不給我留?”

    寇季沒有回答蔡齊的話,而是反問道:“換做是你呢?”

    蔡齊一愣,遲疑道:“恐怕連人都會帶走。”

    說完這話,他便不再開口跟寇季討論這個問題。

    因為換做是他的話,他會比交趾郡王做的更狠。

    即使如此,就沒辦法再祈求交趾郡王仁慈。

    寇季叮囑道:“我若是所料不差,交趾郡王在交出了交趾以后,不是入海,就是往西。但無論他去那邊,你都不能錯過。

    他入海,你便讓人在海邊設立港口。

    他若是去西邊,你便在西邊建立邊市。

    他要為交趾再打拼出一塊立足之地。

    對物資的渴求是源源不斷的。

    交趾的大部分,可沒有我大宋的百姓勤勞。

    所以他很有可能會將大量的戰利品出售給我大宋,換取物資。

    所以你千萬不可錯過。”

    蔡齊沉吟著看向了寇季,“趴在別人身上喝血?”

    寇季一愣,反問道:“你看不慣?”

    蔡齊搖了搖頭,問道:“喝多少?”

    聽到蔡齊說出這話,寇季就知道蔡齊對此事并不反感。

    大宋文人的性子很自私。

    他們對自己最好,其次他們治下的百姓,最后才是域外的人。

    他們在欺負自己治下百姓的時候,心里會有罪惡感。

    但是在欺負域外人的時候,心里半點罪惡感也沒有。

    即使李迪、張知白、蔡齊這種為了百姓的性命,跟所有人吹胡子瞪眼的人,在看著域外的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一點兒波瀾也沒有。

    仿佛,大宋的百姓是他們的命根子。

    而域外的那些人,就是草芥。

    這也是寇季唯一喜歡大宋文人的一點。

    寇季面對蔡齊提出的這個問題,果斷作答,“李公喝多少,你就喝多少。不能壓榨過甚,要細水長流。

    此外,你在率領著百姓們種地之余,也疏通疏通交趾的道路。

    為隨后我們和交趾郡王交易提供一些便利。

    一直從海上往來,或者是走山間小道,成本極大。

    賺回來的那些錢,刨去了運費,恐怕剩不下多少。”

    蔡齊沉吟著點了點頭。

    寇季繼續道:“我府上派過去的人,不光熟悉交趾,也熟悉做生意,還熟悉朝廷邊市的運行,具體的蔡公可以問他們。

    總而言之,在別人眼里,交趾是一個貧瘠之地。

    可是在我眼里,交趾就是一個寶庫。

    交趾不僅有糧食,山林里還有許多寶石、金礦、銀礦、珠寶玉石、香料等物。

    還有源源不斷找我們銷贓的戰利品。

    只要經營的好,交趾每一歲的稅收,能趕上我大宋許多富庶的府。”

    蔡齊愕然的道:“能趕上江寧府?”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江寧府自古繁華,想趕上江寧府,不僅僅的有貨物和錢財,還得有底蘊才行。

    什么時候有富商大賈在交趾落戶。

    什么時候交趾府的學子能跟我大宋其他地方的學子分庭抗爭。

    什么時候交趾才能比一比江寧府。”

    交趾的寶藏固然多,可開發出來以后,立馬就離開了交趾,沒有財富停留在交趾。

    那等到交趾的寶藏開發空的時候,就是交趾被拋棄的時候。

    所以,一個地方短暫的富庶,并不算富庶。

    唯有長久的富庶下去,那才是真的富庶。

    像是后世,一些礦產大城,在礦產開采的鼎盛時期,繁花似錦,可一旦礦產開采殆盡,立馬就會快速的回歸于平凡。

    只是依托于經濟拉扯起來的城市,一旦失去了經濟支柱,立馬會出現弊端。

    所以,一個城市要長久的發展,不僅要發展經濟,還得發展政治、文化等其他的多項領域。

    蔡齊也算是為官多年的人,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牧民管。

    所以寇季的話,他能夠理解。

    事實上不用寇季多說,教化方面他也會重點照顧的。

    畢竟,交趾在他的治理下,就算是產再多糧食,在所有人眼里,它也只是化外之地。

    但交趾若是能誕生十個八個的進士。

    那就大大不同了。

    能誕生出進士的地方,誰敢將其稱之為化外之地,會被舉國上下所有讀書人噴死。

    所以,能讓大宋所有人認可交趾的并不是糧食,而是教化。

    李迪在河西多年,將河西治理出了一處大糧倉。

    河西至今沒有出現過什么有名望的讀書人,所以河西的官員在朝堂上話語權不高。

    整個河西上下,也只有李迪、杜衍、以及如今還在河西的陳堯咨三人能向朝廷發聲。

    其他那些有權利向朝廷遞奏本的知州,根本得不到朝廷重視。

    河西百姓出了河西,到了大宋腹地,大宋百姓看人家的目光都有問題。

    他們總會懷疑河西的百姓身懷蠻夷血脈。

    所以,教化是讓大宋上下所有人認可一個地方的重要一環。

    “我怕是看不到那個時候了……不過我現在做一些,后面的人就少做一些。”

    蔡齊感嘆了一句。

    似乎想起了什么,蔡齊笑瞇瞇的道:“我現在有點慶幸,沒有像是李迪那樣,早早的讓家中的兒孫出仕。

    我那些兒孫雖然算不上是什么英才,但是在我的調教下,取一個進士還是很容易的。

    等我到了交趾,立馬就在交趾各地設立蒙學。

    然后開科。

    下一次朝廷取士,我交趾必定有才子榜上有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