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8章 觀人命運(今晚一更……)-《北頌》
第(1/3)頁
蘇景先沒有像是命運中早早死去,但身子骨卻很弱。
寇季在看到他的時候就知道他身患頑疾。
反倒是他身邊那個十分臭屁的小胖子,胖嘟嘟、肥呼呼的十分強壯。
“回頭我找宮里的大醫官給瞧瞧,小小年紀身子骨就這么弱,長大了恐成禍端。”
寇季憐惜了的看了蘇景先一眼,自顧自的嘀咕了一聲。
蘇洵一臉感激的拱手道:“多謝先生憐憫……”
以蘇洵如今的品階,倒是能請御醫為家人診治,但僅僅是普通御醫。
像是那些有高明手段的大醫官,他可請不到。
大醫官出一趟宮,就能幫趙禎賺取一個人情,又或者一門忠勇,豈能輕許?
寇季出面,自然百無禁忌。
寇季看不慣蘇洵卑躬屈膝的模樣,他不耐煩的擺著手,“說是一個,結果你送來了兩個。旁人在我面前可不敢膽大妄為,下不為例。”
蘇洵笑容燦爛的猛點著腦袋。
他兩二子送到竹院,就是為了供寇季挑選。
只是沒想到寇季居然不挑不揀,一并收了,他自然喜不自勝。
寇季瞥了蘇洵一眼,低聲罵了一句,“沒出席……回頭差人將兩個小家伙吃的用的送過來。
大的要養病,不能奔波。
小的過于年幼,不亦奔波。”
蘇洵也不說話,只是一個勁的猛點頭。
寇季沒好氣的道:“還不回去準備,難道要讓我派人上門取去?”
“不敢!不敢!”
蘇洵一邊擺著手,一邊往竹院外退去。
雖然被寇季像是趕瘟神一樣的趕出了竹院,但是蘇洵臉上沒有絲毫不滿,反而一臉慶幸。
站在竹院外。
蘇洵心中的喜悅難以自持,想要放聲大笑。
突然想到了剛才忘了跟寇季介紹自己的二子,頓時收住了心中的笑意。
想到入竹院去提醒一聲。
可想到了長子也在,頓時放棄了這個想法。
他邁著愉悅的步子往家里走去,一邊走還一邊想,是不是跟程氏再生一個,將其送到寇季門下?
寇季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蘇洵當成了羊倌,知道的話大概會將蘇洵給掐死。
寇季坐在竹院的躺椅上,盯著眼前兩個小家伙看了許久,最終目光落在了四歲大的小家伙身上。
蘇景先見此,很有顏色的給寇季介紹道:“翁翁,舍弟蘇軾……”
寇季聽到了蘇景先的稱呼,猛然一愣。
不知不覺間,他居然已經到了給人當翁翁的年齡了。
翁翁,是公公、老翁、祖父的意思。
蘇軾在《與胡郎仁修》就曾提到翁翁,書曰:得翁翁二月書及三月內許州相識書,皆言一宅安康。
可見翁翁在大宋,是一個對長輩十分普遍的稱呼。
寇季有些唏噓的道:“恍然間,我居然到了給人當翁翁的年紀了……”
蘇景先不知道寇季為何會有如此感慨,所以小心翼翼的看著寇季沒敢說話。
人小鬼大的蘇軾,毫無顧忌的開口。
“你不想給我們兄弟當翁翁?”
寇季聞言,笑罵道:“你知道個屁,去把李白的《蜀道難》給我抄十遍。”
蘇軾有些傻眼,不明白寇季為何讓他抄寫《蜀道難》。
蘇景先遲疑再三,低聲道:“翁翁,舍弟年幼,隨識字,但還沒有通詩文……”
寇季哈哈一笑,“愛護幼弟是好事,獎勵你的也抄十遍。”
蘇景先聞言,也傻眼了。
寇季看著兩個一臉懵逼的小家伙,心情前所未有的舒暢,他大笑著起身離開了院子,留下了蘇氏兩兄弟大眼瞪小眼。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雖然時間長了些,可報仇的感覺真爽……遙想當年,一片《水調歌頭》差點要了老夫半條命……如今總算是報復回來了……我大概是深受此害的所有人當中,唯一一個報復回來的吧?
哈哈哈……”
寇季說著讓人聽不懂的話,心情愉悅的順著廊道入了后院。
蘇家兄弟一蒙蔽就是三日。
蘇家兄弟到了竹院里以后就住下了,當天傍晚蘇洵就讓人將兩兄弟所需的一切送到了竹院。
為了方便照顧兩兄弟,蘇洵還送了一個奶娘和一個丫鬟入了竹院。
蘇家兄弟足足用了三日,抄寫好了寇季要的十遍《蜀道難》。
蘇景先還好,早早的就完成了。
蘇軾年幼,寫字像是狗爬的,歪歪扭扭,寫起來還十分費勁,所以耗費了三日。
眼看著蘇軾憋著小嘴,小臉通紅的捧著抄寫的《蜀道難》送到了自己面前。
寇季就忍不住想笑。
寇季大馬金刀的坐在書房內的座椅上,隨手從蘇軾手里拿過了蘇軾抄寫的《蜀道難》,翻看了一遍,繞有深意的瞥了蘇景先一眼。
蘇景先臉色一白。
蘇軾毫不畏懼。
寇季幽幽的道:“照顧幼弟是好事,但是用錯了地方……”
蘇軾抄寫的幾篇《蜀道難》當中,有幾篇是蘇景先寫的。
雖然蘇景先已經極力的在模仿蘇軾狗爬的字了,可仿的就是仿的。
能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寇季。
蘇景先抿了抿嘴,沒有說話。
寇季自顧自的繼續道:“你蘇家家學也算是嚴謹,無論是你爹,還是你娘,都是飽學之士。你爹和你娘應該教導過你仁、義、禮、智、信。
你年紀雖小,悟不到里面的深意,但是其中一些淺顯的東西,你應該能稍微知道那么一些。
所以,不守信的東西你應該不會做。
除非你覺得此事不公。
你是覺得我罰蘇軾抄寫十遍《蜀道難》,過于苛刻,才出手幫忙的對不對?”
蘇景先遲疑了一下,依舊沒有言語。
寇季笑著道:“但你有一點沒考慮進去,那就是我并沒有限制時間。也就是說,他三天寫完也罷,十天寫完也罷,只要是他自己寫完的,就算過關。”
蘇景先慚愧的垂下頭,低聲道:“翁翁,我知錯了……”
寇季滿意的點頭,“知道錯了就是好孩子,不過犯了錯,就得受罰。杜牧的《阿房宮賦》抄寫十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