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5章 雷霆掃穴?-《北頌》
第(2/3)頁
我都成老祖宗了,讓他們辦點事情,他們總不會拒絕吧?
到時候我想干嘛就干嘛,遠比當權臣有趣多了?!?
王曾聽完了寇季的一席話,心里是又驚又氣。
他指著寇季哆嗦著,說不出一句話。
最后干脆將身子往床上一甩,假裝昏死過去了。
一個想要跳出三界外的權臣,他拿人家一點脾氣也沒有。
寇季見此也不再多留,只是對王曾說了一句,“明天記得去吏部坐衙,吏部尚書回頭會調任禮部,禮部尚書陳執中回頭會調任到吏部出任左侍郎。”
“老夫才不會做你門下走狗!”
“等書報出來了,第一篇就寫上《王公奏請改立商律論》……”
“老夫要去韓地找寇準理論?。 ?
“哈哈哈……”
“……”
寇季大笑著離開了王府,吩咐馬夫驅車回了竹院。
一回到竹院,發現幾個學生都在。
一個個用崇敬的目光看著他。
寇季一邊帶著他們往書房走,一邊淡然問道:“怎么?我臉上有花?”
趙潤有些激動的道:“先生,您前兩天太威風了,一人鎮一城,嚇的滿城的人瑟瑟發抖?!?
寇季失笑道:“我有什么威風,都是借助將士們的威風而已。若是沒有將士們助威,汴京城里沒人怕我?!?
趙潤立馬反駁道:“才不是呢……我母后說了,汴京城里能有如此威風者,就您和我父皇。我母后還說了,從我大宋立國至今,有如此威風的大臣,只有您。
即便是昔日權傾朝野的趙普,比您也差之甚遠。”
寇季笑著搖頭道:“胡說八道……”
趙潤倔強的道:“我覺得我母后說的沒錯?!?
寇季沒有搭理趙潤,而是看向了王安石和曾鞏。
王安石和曾鞏一臉正色的盯著他,眼中充滿了敬重。
寇季笑著道:“有沒有生出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
王安石毫不客氣的道:“有!”
曾鞏十分謙遜的道:“不敢想!”
寇季哈哈大笑,“無論是你們敢想,還是不敢想,都不要想。我這么做,全賴官家的信任。
你們要是學我,會死的很慘。”
王安石認真的道:“我覺得是先生的功勞擺在那兒,沒人敢不敬?!?
曾鞏深以為然的點頭。
寇季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再多言,領著他們到了書房,給他們布置了課業以后,讓他們去學習。
寇季自己坐在書房里,琢磨起了商律,同時關注起了汴京城外的動向。
大宋以前的商律十分簡單,且大多數都顯得模棱兩可,里面能鉆的空子多的嚇人。
寇季和趙禎與其說是修訂商律,不如說是再造商律。
寇季自己在府上研究了些時日,又去政事堂和戶部的官員,以及已經暴露出的稅務司的司使范仲淹研究了多日。
最終開始起草起了新的商律。
值得一提的是,王曾雖然嘴硬,但最終還是乖乖的跑到了吏部去出任吏部尚書。
他的參知政事的職位仍舊被保留著,但他卻再也沒有到過政事堂,政事堂成了寇季一人的一言堂。
隨著寇季起草起了商律,汴京城的動蕩終于歸于了平靜。
除了一部分官員被斬,朝堂徹底淪為了趙禎和寇季二人說話的地方外,并沒有其他變化。
如今滿朝文武都夾著尾巴做人,寇季和趙禎說的話,無人不應。
汴京城是平靜了。
可地方上的動蕩才剛剛開始。
隨著趙禎的鐵律不斷的向地方上擴散,地方上的官員和豪門大戶毅然決然的奮起反抗。
他們根本不在乎反抗趙禎的后果。
因為以前的種種經驗表明,只要他們團結一心反抗朝廷,最終服軟的就是朝廷。
但是,他們顯然沒有明確的意識到現如今的朝廷,已經跟以前大大的不同。
現如今的朝廷不會跟他們妥協。
他們想借著謠言煽動百姓鬧事。
這是他們慣用的把戲。
百姓們經常會因為他們放出去的謠言,幫他們做許多事情。
比如聚眾鬧事、暴起傷人、亦或者造反。
他們知道了朝廷政令以后,快速的放出去了謠言。
只是謠言還沒有傳遍地方上,就迅速的被掐死。
一張張的邸報出現在了各家各戶手里,通過他們家中識字的蒙童的嘴,他們輕易的知道了邸報的內容。
百姓們在得知了官家要對付那些吃人喝血的官員以后,拍手稱快之余,果斷的站在了一旁,興致勃勃的看起了官員們被朝廷懲治的大戲。
無論官員和官員背后豪門大戶如何煽動,百姓們都沒有鬧過事。
最后官員們和官員背后的豪門大戶,集中了家里的仆人和佃戶,又花錢雇傭了一幫子百姓,開始一起鬧事。
然而,不等他們行兇。
地方兵馬就風風火火的入了各個城池,快速的將他們驅散。
地方監察使被地方兵馬和武德司的人逼迫著,將那些鬧事的百姓背后的主謀緝拿歸案。
官員和官員背后的豪門大戶鬧不成事,就只能用罷市相要挾。
他們以為他們罷市了,地方的商業就會陷入到癱瘓,其他各行業有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而陷入癱瘓。
但是他們失算了。
在他們罷市以后,一群紅著眼靜等著發財的商人,涌進了他們所在的城鎮,代替了他們撐起了地方上的商業。
他們得到了朝廷的許諾,跟朝廷簽訂了契約。
他們已經從大權貴家里脫身而出。
如今正是大展拳腳給自己賺家業的時候,沒有人會放棄這個搶占市場的大好機會,也沒有人愿意放棄這個富家立戶的機會。
地方上最先立其的就是糧行。
當那些官員和官員背后的豪門大戶看到新起的糧行兜售著常平倉內的陳糧以后,他們就絕望了。
他們就算再富。也富不過朝廷。
他們就算是再能囤糧,也比不上朝廷的常平倉。
更別提在東南角的交趾府,每一個季度都會有大批的糧食運送到大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