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6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北頌》
第(1/3)頁
“有道是法禮不外乎人情,刑部和大理寺處在那個位置上,總會被一些朝中的官員用到,他們上門請托,刑部和大理寺總會賣一些人情。
一來二去就多出了一些沒辦法見人的案子。
包拯如今要將這些案子翻出來,重新審理。
他們自然不愿意。”
寇季如實將包拯清查舊案背后所牽連到的利害關系告訴了趙禎。
趙禎聽完以后,有些不悅的道:“朕在處理皇親國戚的事情上都不敢講人情,他們倒是給朕講起了人情了。刑部、大理寺,那是處理大案、要案、人命案的地方,出一個紕漏,那就是一條人命,豈能被人情所左右。
讓包拯查,狠狠的查,朕倒是很想看看這背后有多少蠅營狗茍。”
趙禎如今比較剛正,眼中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
所以在聽到了包拯清查舊案背后的隱情以后,果斷要讓包拯徹查下去。
寇季對此并沒有異議。
他覺得當皇帝的就該是如此,眼中非黑即白,不能經常停留在灰色地帶,更不能容忍灰色地帶存在。
皇帝眼中若是能容下灰色地帶,那下面的官員就敢將所有的灰色變成黑色,甚至還會將所有的白色變成灰色。
人的欲望和野心是沒辦法填滿的。
只要最上面的人給開口子,最下面的人就能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所以上面的人必須將所有的口子堵死,下面的人才沒口子可鉆,更沒辦法將口子變成一片天。
就比如登聞鼓的事情。
朝廷在準許了寇季奏請給各地衙門設立登聞鼓以后,也批準了打殺威棒的事情。
朝廷批準地方衙門打殺威棒,目的是為了杜絕地方上誣告成風的事情發生。
但地方上在執行這一條政令的時候,殺威棒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殺人棒。
只要地方官是一個貪財的人,只要被告者喂飽了地方官,那么原告在入衙門時,就會被殺威棒給打死。
地方上官員的殘忍和膽大,總是會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才會有那么多冤案。
趙禎想要看看刑部和大理寺辦理的舊案后面有什么,所以他對那些彈劾包拯的奏疏置之不理,不僅如此,還親自寫了一份徹查的手書,派陳琳送給了包拯。
此事一出,彈劾包拯的奏疏瞬間消失的干干凈凈。
趙禎此舉,明擺著就是告訴所有人,朕在為包拯撐腰,朕讓包拯查的,你們對包拯不滿,就是對朕不滿,身為朕的臣子,對朕不滿,那你就可以去死了。
滿朝文武在察覺到了包拯的深意以后,那個還敢彈劾包拯。
想要用一些陰險的手段對付包拯,他們都不敢。
因為當朝首相寇季,是一個最討厭官員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同僚的。
想當初朝堂上的人用下三濫的手段對付李迪,被寇季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寇季當初沒那么大權柄在滿朝文武手里保住李迪,所以李迪最后被罷落,流落到了河西。
如今寇季權勢滔天,跟寇季作對的人幾乎不會有好下場。
他虎目盯著朝堂,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用陰險的手段?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沒辦法彈劾包拯,就只能效法寇季舊事,上書為包拯請功,把包拯的功勞說的大大的,政績說的多多的,讓趙禎和寇季將包拯安排到一個更符合他功勞和政績的位置上。
簡而言之,請朝廷為包拯升官。
可惜,包拯不是張綸。
包拯是進士出身,所以沒有人因為他出身的關系,刻意的打壓他。
所以他建立的功勞都得到了朝廷的褒獎,而且升官的速度還很快,堪稱平步青云。
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奏請為包拯升官的奏疏并沒有人理會。
趙禎和寇季沒有理會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奏請為包拯升官的事情,但文彥博等人卻看著眼紅。
都是一個先生坐下的學生,你包拯才入京多久,就讓這么多在京官員為你請功了。
我們什么都沒做,也沒人為我們請功,那豈不是說我們不如你?
文彥博等人一個個都是人杰,自認在才學和能里上都不輸給包拯。他們又豈能讓包拯專美于前?
于是乎,在禮部的奏請朝廷清查天下蒙學,看看天下蒙學是否準確的鋪設到了他該鋪設的地方,有沒有人在這過程中貪財?
縣學、府學是不是該設立了?
如今第二批和第三批蒙童都快畢業了,朝廷再不設立縣學和府學,那豈不是將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人才給浪費了?
禮部的風波剛剛掀起,還沒有成為定居,在戶部的也開始奏請朝廷清查天下人口和田畝。
給出的理由很充分。
朝廷近些年大批量往外遷移百姓,遷移走的百姓多多少少遺留下了一些地。
其中以軍戶遷移出中原腹地的時候留下的最多,但是朝廷并沒有收到數量龐大的田畝,所以必須徹查一下,看看那些遷移出去的百姓遺留下來的田產被誰占了。
趙禎對田產很看重,所以戶部的奏疏遞上來以后,趙禎想都沒想就批了。
并且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叮囑戶部一定要嚴查、徹查,必須給他一個交代。
趙禎需要一個交代,那不殺幾個人,不查出一些數量的田產,恐怕很難交代。
當趙禎奏準了戶部的事情以后,吏部、工部、兵部、鴻臚寺等多個衙門,相繼奏事。
各個衙門奏請的事情,就像是倒進油鍋里的水,引動著整個油鍋沸騰了起來。
陳堯佐大把大把的掉頭發,王曾一雙眼靜布滿了血絲。
兩個老倌一左一右守在寇季身邊,瞪著眼睛盯著寇季。
寇季放下了批閱奏疏的筆,左右瞧了一眼,短期了桌上的茶杯,淺嘗了一口,疑問道:“二位這個時辰不在御史臺和刑部坐衙,跑到政事堂里來做什么?難道官家已經擢升二位為參知政事了?二位以后要在政事堂里辦差了?”
兩個老倌瞪著眼睛不說話,就那么兇狠的瞪著寇季。
寇季放下了茶杯,不咸不淡的道:“幾個意思啊?說說?”
王曾聲音沙啞的道:“包拯是你學生?”
陳堯佐質問道:“唐介是你門上客?”
寇季義正言辭的道:“嚴格的講,包拯只能算是我門生,不能算是我學生。他雖然稱呼我為先生,可我并沒有傳授給他什么學問。
像是壽王、王安石、曾鞏、蘇景先、蘇軾、狄詠幾個人,才算是我學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