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書書每次走進山林,都深深在感覺到,村里這幫妖怪窮得沒道理,守著一座寶山,結果一個個啃菜葉子吃土豆子,跟茹毛飲血的野人似的,何苦來的呢。 有妖怪們出手,宋書書也用不著干活了,只要搞好后勤工作就行了,順便再考察一下,還有啥好東西能賣錢。 結果,還真被他找到了。 就在附近的一片柞木林子里頭,幾顆倒伏的柞樹上,密密麻麻地長著黃色的,拳頭般大,毛茸茸的跟猴子腦袋似的菌類,正是北方最出名的山珍之一,猴頭菇。 但是宋書書還有點不敢認,這東西屬于珍貴茵類,一般都是對向生長,一根木頭上,能長一兩個就算撞到大運了。 眼前這棵爛柞木上,密密麻麻的不下十幾個,旁邊不遠處還有呢。 再往遠了走走,好家伙,一片密密麻麻,讓人全身都麻癢的黑色小耳朵,竟然是野生木耳。 經過再三確認,沒錯,確實是猴頭菇跟山木耳。 這兩樣都可以人工種植,但是種植的跟野生的,區別很大,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猴頭菇就不說了,這東西從毛茸茸的菌毛上還有顏色上,哪怕是外行,也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山木耳就需要一此專業眼光了,因為這東西的成品都是干貨,外表差別并不大。 是需要從根部采摘的菌茬,表面的顏色,甚至還需要泡發之后去觀察。 野生木耳的顏色更黑,也更加厚實跟肉透。 在營養成份上,其實野生的跟種植差別并不大,但是在格價上,卻可以拉出幾倍甚至是十幾倍。 更加關鍵的是,這東西有錢你還買不著。 就這么一小片,宋書書撿了足足滿滿的一大花筐。 等他把這點猴頭菇和野木耳采完之后,那邊的蘑菇和榛子也采完了。 宋書書費勁巴力地把大花筐拖回去,胡莉探頭看了一眼,撇了撇嘴道:“這個不好吃,忒苦了!木耳還湊和,炒雞蛋還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