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航發除雪車-《大國戰隼》
第(1/3)頁
大雪肆虐了整整三天,積雪厚度超過三十公分,整個白天場站都籠罩在白色當中,大雪轉為小雪的當口,還下了一些雨水,再添了幾分冷意。
低能見度是魔鬼,李戰再藝高人膽大也不敢嚴重違背天意。薛向東對他提出的復雜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訓練表示了一定限度的支持。氣象臺出具最低氣象報告,狂魔大隊只能出動三架戰機,李戰只有答應了這兩條,薛向東才給予支持。李戰答應了,放棄了全大隊出動的計劃。
所謂最低氣象,是指部隊飛行的最低氣象,訓練大綱是有標準的,一旦超過了最低氣象這條線,飛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飛行的。那就是一個底線。事實上訓練大綱對許多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只是在落實的過程中部分部隊片面強調飛行安全,以至于許多科目的訓練標準出現了打折扣的現象。
李戰能夠理解薛向東的顧慮,整整十年的穩定來之不易,換成他,恐怕還做不到像薛向東這般客觀。
但是!
現代化戰爭瞬息萬變,強敵每天都在進步,我們本來就處于落后位置,再不付出更多努力追趕,永遠改變不掉落后的局面。
當前中國空軍面臨的形勢是,軍工研發跑在了前面,而部隊的作戰理念和戰訓明顯落后。這是畸形的國防體系發展狀況。國防工業是特殊的行業,總的來說用戶只有一個,一般是軍隊。作為唯一用戶,部隊要提出研發的方向,而不僅僅是技術指標,以此來引導國防工業的發展。部隊必須要倒逼軍工研發,如此才能搞出最趁手的武器。
殲-8FR的研發實際上就是一個嘗試,根據部隊提出的需求研發,部隊先行使用,拿出詳細的整改意見,廠家再進行改進,最后定型裝備部隊。
殲-11和殲10兩個系列的戰機,就技術指標而言,是完全能夠在最低氣象環境中進行作戰的??上б驗椴筷犇爻梢帲瑧鹩査季S僵化,大多沒能發揮出裝備的全部戰斗力來。
李戰要搞復雜氣象下作戰訓練,真正的目的在于打破101團老舊戰訓思維的堅冰,這比獲得先進戰機要重要得多。
歸根結底決定因素在于人。
降雪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兩天的時間,一直到第三天的凌晨,雨雪基本停了,但放眼望去依然一片灰蒙蒙的,細如灰塵的雪?;\罩著大地,飛行區的亮光之中,觸目可及的地方灰蒙蒙的,像被鏡頭被蒙上灰的相機拍出的照片一樣。
凌晨一時三十分的是,李戰爬起來帶了韓紅軍和另一名新飛吳震二人來到了維修機庫。這里徹夜燈火通明,機務大隊的弟兄們正在做收尾工作。這三天全程釘在這里的李梓辛眼窩塌陷但精神頭很好。
但見一輛陜汽8×8重卡,車廂被整個切割掉,只保留了車廂的地板,仔細一看,地板也是和車架進行了加強,地板上焊接了大架子,上面安置了一臺噴氣式發動機,噴口斜向下大約四十五度,在駕駛艙與大架子之間的左側,有一個簡易的操作臺,甚至焊接了一個簡易的椅子。駕駛艙和大架子之間的大部分空當是做了隔熱處理的超大油箱,架子下方的空當安放著好幾組蓄電池,各種線路密密麻麻的。
李梓辛走過來,向李戰打了個敬禮,報告道,“大隊長,幸不辱命,按照你的指示要求,航發除雪車已經完成改裝,馬上可以試車?!?
韓紅軍和吳震都呆了,這是除雪車?把航發裝在重卡上用噴口對著積雪吹?他們絕對相信效果會很好,也相信耗油會很客觀。用航發來除雪,這也太土豪了吧?
“叢副大,辛苦了?!崩顟鹣蛴孀邅淼囊晃簧傩>炊Y問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