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團長你飛機借我開幾天-《大國戰隼》
第(1/3)頁
為什么李戰的語氣中有闊別已久重相逢的激動意味?
塔臺全都懵了。
七十三師保持了很久的飛行安全,除了之前韓紅軍不小心按錯了按鈕在三轉彎的位置放出了減速傘,就只有李戰和27號雷達站搞模擬對抗演練的時候遭到誤擊這件事情。
突然來個空中停車,而且還是在準備四轉彎的高度,沒怎么經過險情的101團塔臺值班人員有那么一丟丟的失神。
薛向東這員老將還是有強大心理素質的,直接忽略了李戰語氣中的激動,立馬呼叫,“洞三拐重新開車!”
李戰已經在啟動儲備電源利用戰機自身的小輪機實現發動機的開車。一般來說戰機發動機的啟動需要地面電源車來帶動完成,戰機的儲備電源有限,而且就是為了應對空中停車儲備的。
可是,連續三次,發動機轉速表沒有絲毫的動彈。
“開不了車了,我要迫降!”李戰呼叫塔臺,“高度五百,速度三百四!液壓系統正常,飛機可控!”
薛向東松了口氣,只要飛機可控,情況會好很多。此時的高度速度也都不算太差,完全可以迫降。
“同意迫降!注意仰角!”薛向東提醒了一句。
此時戰機的前后起落架早放了下來,又是一個好的現象。
“洞三拐明白。”
李戰蹬舵左轉,無動力的戰機高度掉得很快,根本無法按照正常的下降率著陸的。此時距離跑道不過三公里,為了不失速,李戰甚至不能上襟翼。
“下降率過高,我襟翼全部下了。”李戰盯著儀表臺,操作的同時向塔臺通報。
薛向東緊張地盯著以很快速度下降的037號戰機,道,“下降率太高了,稍微拉起一些!”
“明白!我可能要在跑道后半段著陸了。”李戰回答。
別人空中停車怕夠不著跑道,他空中停車卻擔心開過頭了。第一個是因為距離比較近,殲-7E這個雙三角翼怎么著也能滑翔個幾公里的。第二個是李戰現在每次降落都下意識的保持了稍大一些的高度速度,這是他針對殲-7系列戰機做出的針對性的操作調整。
結果為了保證不失速墜落,他不能按照正常降落那樣主動下降高度著陸,只能被重力牽著鼻子走。空中停車滑翔數百公里的殲-7?不成塊磚頭往下掉已經是客氣的了。
此時戰機在哪個位置著陸已經不是李戰能夠控制的了,他唯一能控制的是讓戰機在不低于每小時260公里的速度上主起落架著陸,保險起見著陸速度要求是在每小時280-300公里這個范圍內。因此殲-7系列戰機的著陸滑行距離通常近千米,就算有減速傘,這個距離也差不多超過七百米。
SU-27能夠以每小時180公里的速度著陸,只需要區區三四百米的滑行距離。這也是基于該機型研發出艦載戰斗機的根本基礎。
換言之,李戰要協調好下降率、空速、高度之間的關系,只要有任何一項不協調,戰機就會砸在地面上。通過調整襟翼和仰角來獲取更多的升力從而達到控制下降率,但又不能讓空速掉到每小時260公里以下——無動力戰機的速度只能靠重力來維持,而這又與高度有密切的關系。
李戰在兩秒鐘之內就心算出了最后的數值,因此判斷戰機會在跑道的后半段著陸,也只有這個位置著陸才不會是“摔在地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