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追兇(四)-《奇經志正道》
第(3/3)頁
正所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自古傳承,土葬便是被許多人接受的一種入殮方式,不過各地之間對于土葬的地點風俗卻也有著不同的說法,只是奈何當年時局不穩,生人尚且沒有活路,哪有棺槨之類的能提供給死去亡魂,所以選擇的地點其實是眾人商議之下,潦草做出的決定。
而那時許多江湖術士,大仙大神之類,更是打著看運識命的旗號,在混亂的年代混跡一口飯吃。
當年的H市,其中便有著一位大仙,名號一時很是顯赫,甚至有許多達官貴人都曾對其禮尚有佳。
這人名叫黃一權,本是一介封建殘留下的讀書人,可惜一直未能考取半點功名,仗著自己度過幾年圣賢書,粗通風水看相,便借由戰火,接上大仙的旗號,做起了半人半鬼的生意。
如果單憑口頭說說,倒也無傷大局,只不過這黃一權還真的懂一些風水觀氣之道,對周遭百姓也是打的一手好生意經,只要給錢,沒有他不能看的。
這便驚動了那時的許多大人物,在H市有一位知名的軍閥,這位大帥雖然戰功顯赫,但卻最怕些神鬼之事,在聽聞黃一權的名號之后,平日里便將其請在大帥府上,待以上賓之禮。
如此過了一段時間,在一次慘烈的反擊戰過后,大帥深怕自己罪孽深重,提出要將戰場上馬革裹尸的死者統統厚葬。
而黃一權本著對客戶盡職盡責的心思,挑了一處凝聚風水煞氣的寶地,并且安排所有死者,成環狀就此埋葬,將那聚集風水的穴眼籠罩起來,借天地之靈氣,保大帥官運亨通。
可誰人也不曾想過,正是黃一權這無心的舉動,對后世造成了難以估計的影響。
那些戰死之人如果統統焚燒火葬,不過多久靈魂必然消散,不過當日黃一權所挑選的地方,的確是一塊風水穴眼,但卻不是什么寶地,而是早些年附近村落集體埋葬夭折嬰孩的天坑。
在那個年代,醫療設施極不發達,人們根本無法分辨嬰兒的死亡是源自于病害還是人為疏忽,只是為了避免瘟疫,便將所有附近村落夭折的嬰孩統統匯聚一處,平日里無論是種莊家還是打井,全都繞開這里便是。
在這么一處本就充滿了陰煞之氣的所在,那黃一權居然又讓人填補上無數尸體,層層環繞之下,所有執念怨念不得散去,統統匯聚在此,想要脫離都沒有辦法。
可能許多事早已命中注定,在大帥聽從了黃一權的勸告之后,接連吃了幾個敗仗,不過兩年光景,便身死與外地。
而黃一權沒了庇護,晚年也落得個朝不保夕的下場,據說最后活活餓死在家里,只剩下當年那埋下了巨大禍根的安排于世。
隨著抗戰之火不斷燎原,幾年之后,H市所在的北方省份終于解放,逐漸的恢復了生機,國人痛并思痛,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建設,其中科技大學,也隨之成立。
玄乎其玄的傳說或真或假,如今也沒辦法考證,黃一權曾經選址于此之事,也就被簡單記載于一本雜聞之中。
當年建造科技大學的選址也不知怎么,便將那處天坑給囊括了進去,雖說在興土木打地基的時候,曾在地下發現過幾具骸骨,但戰火之后,這種事情本也常見,根本沒人太當做一回事。
如此便又過了許多年光景,H市的建設日新月異,科技大學也隨之興盛不已,腳下的那塊凝聚了無數靈魂能量的陰煞之地自然就此滋養生息。
其實原本聚集陰煞的場所并不會對世人造成什么影響,因為每每靈魂離體的時候,偶然飄散的一縷生命力根本翻不起什么風浪,但偏偏十幾年前,姜尚在文史樓九樓的縱身一躍,正正落在陰煞的穴眼之中,一個完整的帶有怨念的靈魂在其中得以釋放,使得近百年歲月的地點得到了刺激,緊接著,肖磊、宋玉堂、于玲、程媛媛以及張明的室友統統被其蠱惑吞噬,竟然使得地穴準建變成了如今的地煞。
聽完胡非的推斷,段平只覺得自己人生的前幾十年都有些恍惚,疑惑道:“你說的地煞就是前后幾起命案的始作俑者?”
胡非點頭道:“如果我所料不差,地煞已經可以脫離地穴,附在其他人身上,杜偉的血教室案便是最好證明。”
“可又怎么判斷地煞附在什么人身上呢?”
“說白了,還是要找到兇手。”胡非腦中不斷推演,雖然杜偉的案子沒有任何證物留下,但在調查過程中,胡非明確的感受到一絲絲黑暗能量纏繞。
段平原本鼓足的氣概立刻卸了幾分,現在對于血教室案的兇手幾乎一無所知,又該到哪里去找。
胡非知他心中所想,低頭刷刷在紙上寫下幾個名字,道:“段局長,這幾個人,立刻提審。”
段平疑惑的看著名單,奇道:“這幾人我早就查過,每個人都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明,筆錄上都記得很清楚。”
胡非笑道:“我就是看過筆錄才想通了其中關節,你只管下令就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