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保羅-《華爾街傳奇》
第(2/3)頁
維戈女士答應了請客,從葉冬青手中接過支票去兌現,剩下的人繼續忙碌著。
回到辦公室后,他從抽屜里找了根雪茄出來,這是老史蒂文先生以前的余貨,美國人不喜歡古巴人,但對古巴的雪茄情有獨鐘,燃燒散發出來的氣味挺迷人。
勞拉小姐很快敲門走進來,對他說:“我聯系過供貨商,他們答應今天下午就來幫你安裝,總共三臺,沒錯吧?”
“足夠了,暫時不需要那么多,下午陪我出去一趟。”
“干什么?”她不喜歡雪茄味,離得遠遠的,好奇問道。
“面試,順便租一間辦公室,另外還得配幾臺電腦……”
時間才2002年的十一月上旬。
最初那會兒,葉冬青因為遍地的機遇而興奮不已,琢磨起投資哪家公司才能賺大錢。
后來發現將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有風險,回報率也不能讓他滿意,比如蘋果公司、亞馬遜、谷歌這些,目前市值都有數十億美金,這意味著要投入眾多資金,才能控制一小部分股份。
考慮到這點后,他便開始去思考另一個問題:既然自己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會有市場,那么干嘛不自己創業呢?
有了蓋茨、小扎、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等人作為榜樣,再去對比未來深陷資金危機的曰本軟銀集團創始人,成為哪種人更風光一目了然。
更何況這不是必須選左或是選右的單選題,兩條路完全可以一起走,一邊玩創業,一邊搞投資。
Facebook的市場前景讓他心動,知道FB是怎樣一款產品,卻不意味著小扎能出名,葉冬青自己來搞,也一定可以闖出名氣。
這款產品的崛起跟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出現、以及互聯網用戶規模增多、網絡傳輸技術的升級這些,都存在著很大關聯,最最最重要的資金問題同樣必須考慮進去。
光靠想得不出個結果,跟創辦淡水基金公司差不多,計劃趕不上變化,還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才行。
沒時間去考駕照,隨便湊合吃點東西,帶著勞拉出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