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覃鷹的烏龍球-《我們的冠軍》
第(1/3)頁
隨著覃鷹的兩聲大吼,所有中雅附中足球隊隊員進入角色,迎戰(zhàn)他們的第一場十一人足球比賽。
桑珊擺出的,依然是防守反擊陣型。
面對這只磨合中的球隊,桑珊別說像扁鵲的大哥那樣,在問題產(chǎn)生前化解于無形,就連像扁鵲的二哥那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都做不到。
甚至,她現(xiàn)在,也只能向扁鵲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想辦法解決。
這,是一名教練的成長,也是一只球隊的成長,可以向著高遠的方向,但,一定會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長期的過程。
桑珊選擇防守反擊,自然是想,在面對強大對手的情況下,付出最小代價,去磨合隊伍,促進球員成長。
她想借助盡可能簡單的指令、戰(zhàn)術(shù),配合,幫助球隊盡快成型。
她不愿意對攻,那樣場面是好看,可,輸個稀里嘩啦,打擊球員信心,使隊員喪失比賽樂趣,并不明智。
在她看來,場面難看,并不代表球員不享受比賽。
覺得小隊員不能享受比賽的,可能是觀眾,或是記者。
而這,跟她有什么關(guān)系?她在意的,是中國足球的今天和明天。
18號譚海瑞,反擊型前鋒,在前場游弋,尋找機會,以他最擅長的方式。
10號王弋昊,全能型前鋒,負責第一道防線,積極緊逼反搶,同時也是反擊中轉(zhuǎn)站,在這個位置,他可以盡情展現(xiàn)他的全能。
7號楊帆遠,左邊前衛(wèi),負責左邊路防守,同時,策應(yīng)反擊,并擔當反擊2號中轉(zhuǎn)站。在這個位置,對位對方的右邊攻擊手,楊帆遠的一對一個人技術(shù)可以得到完美展現(xiàn),同時在攻防轉(zhuǎn)換中,使楊帆遠逐步體會比賽,收獲成長。
13號丁徐諾,中前衛(wèi),負責中路防守,同時,也是反擊發(fā)起者,當然,考慮到丁徐諾的體能狀況,發(fā)起反擊后,他只會在合適時機參與進攻。
同時,丁徐諾負責場上的任意球和角球,充分發(fā)揮他卓越的定位球能力,為球隊增添得分手段,克敵制勝。
17號鄭成章,防守型右邊前衛(wèi),主要負責右邊路防守,基本不參與進攻。
15號季余望,前幾天新加入的球員,因為奔跑能力出眾,耐力好,被委以后腰重任,主要負責中場的掃蕩,至于進攻,暫時指望不上。
6號吳越,盯人后衛(wèi),負責貼身防守對方的前鋒核心。
4號季一鳴,左中衛(wèi),5號孟廣海,右中衛(wèi),9號覃鷹,中后衛(wèi)。這三個人,將構(gòu)建中雅附中最牢固的防線。
1號守門員,田鎮(zhèn)全,就是那個籃球隊拉過來的小伙子,現(xiàn)在對足球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興趣,守門能力也有大幅進步。
這就是桑珊能夠排出的最強防守反擊陣型了。沒辦法,作為一只新球隊,缺人和磨合,這是回避不了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