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赤壁之戰-《伏錦傳》
第(2/3)頁
孫權正欲接過信箋,孫尚香卻突然收回了信,對孫權道:“哥哥可得告訴我信里都寫了什么,不然,我不給你。”
眾人見此,都不由莞爾一笑。孫權哈哈笑道:“好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來,快給我看看。”
接過孫尚香手里的信,孫權用隨身攜帶的顯影水令字顯行,臉色卻忽然大變。孫尚香焦急地問:“哥哥,里面寫了什么呀?”
孫權持信的手無力地垂下,悻悻道:“對不住尚香,這次為兄須得食言了。”
孫尚香急問:“怎么了?不會是公瑾哥哥出了什么意外罷?”
孫權搖了搖頭,卻不解釋,眼神中是不容辯駁。
孫尚香咬著嘴唇沉默一瞬,不等帳外的侍衛進來請人,便自己大步走了出去。方才活躍了幾分的帳內又恢復了一片死寂。
待孫尚香離去的腳步聲走遠,孫權才道:“公瑾在荊州安插的內線來報,曹操暗中已派張修來過荊州,與劉琮一黨勾結,劉表之死,怕是與曹操脫不了干系。”
黃蓋驚問:“張修?可是從前袁術部將張勛的那個侄子?”
孫權沒有接話,他自然知道張修是何許人,也知道他才是九年前害孫策命隕之人。可此事茲事體大,若是廣而告之,一來證據不足,二來當值的蔣欽、周泰二人就難免死罪,亦會給其他心懷不軌的宵小之徒長囂張氣焰。故而此事僅孫權、吳夫人、周瑜、魯肅四人知曉,對外則只稱是許貢的門客所為,就連當日被擄的孫尚香,亦不知其詳,故而孫權才不顧兄妹情面一力支走她。魯肅見左右迷茫的眼神,知道此時非自己說話不可,于是鼓起勇氣,起身拜道:
“主公,荊州與我們江東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可謂是固若金湯。其間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我等能夠占據,就能成就帝王之業。如今劉表方逝,劉琦與劉琮向來不睦,軍中將領亦各為其主。劉備非池中之物,與曹操的矛盾亦很深,如今暫時借居荊州,沒有得到過重用。為今之計,可做兩手打算:若劉備能輔佐劉表之子,令荊州上下一心,我們就應當予以支持和安撫,結盟抗曹;如若劉備打算取而代之,我們就應果斷出擊,以成就大業。臣請求主公派我去荊州吊喪,借此探明局勢,若不速去,恐怕會讓曹操搶占先機。請主公速做決斷!”
魯肅說完,叩首大拜。眾人聽罷,皆明白魯肅此去乃是為自己攬了一樁棘手的苦差事,故而雖不一定贊同魯肅,卻并未出言反駁。孫權聽罷,十分高興,當即道:“好!若人人都有魯子敬這般膽略,孤的大事可成。”說罷,將桌上的令牌遞給魯肅道:“此一去不比平日,萬望注意安全,若有變故,可直接以此令牌聯絡最近的駐軍,調兵遣將。”
魯肅再拜道:“多謝主公!”
自從孫策離世后,周瑜無時無刻不在為完成他與孫策定下的約定,為拿下荊州做準備。與此同時,他亦四處派人暗中打探張修的下落。只是孫策死后,張修因功已經升任校事府校尉,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耳目,又怎會輕易出現?可饒是如此,周瑜依舊相信,再狡猾的狐貍也一定會有露出狐貍尾巴的那一天,故而無論每日無論軍務多么繁忙,處理公務到多晚,都要將密報一封不落地看完,只為了不放過任何與張修有關的消息,這一晃就是九年。
由于每日拼命忙碌,周瑜的身體亦瘦削了許多,不復當初那般壯實,對此小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小喬知道周瑜的性子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軍中事務她亦無法為周瑜分擔,此時只恨自己不是男兒身。于是她幾乎每年都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軍營,陪侍在周瑜身邊,為他煲補湯調養身體。盡管如此,周瑜每日亦是經常夜半才回到寢處,經常是累得話都說不出,倒頭便睡。
直到數月前的一天傍晚,當周瑜收到安插到劉表部將蔡瑁處的細作回報,說張修已暗中潛入荊州,與劉表的后妻蔡氏會面時,誰都無法想象出周瑜心中的激動之情。然而為著能探明張修此行的意圖,徹底將其一網打盡,周瑜不僅沒有命令手下們對張修動手,反而吩咐他們不要行動,以免暴露自己的身份。
周瑜深知,以張修這樣同是精于謀略之人做對手,必須要萬分謹慎,否則便會令九年的等待前功盡棄。也正因如此,此番周瑜才得以在張修絲毫未察覺異樣的情況下,探得張修奉曹操之命暗中毒害劉表的證據。據偽裝成入殮師的探報回傳,此次張修用的正是稀釋了的怪鳥之毒。由于其無色無味且發作隱蔽,尋常郎中無法探知,只以為劉表是年事已高病重而亡,可經過無數次與張修的交手,周瑜早已掌握了檢驗此毒的辦法,這如同蛛絲毫末般的細節自然逃不脫周瑜布下的天羅地網。
如今,孫權已派魯肅前往荊州吊唁,雖然可能貽誤戰機,卻也是為著謹慎起見。畢竟若事態發展成江東與荊州之爭,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亦不是周瑜所希望的。只是魯肅此行只身入虎穴,難免讓身為摯友的他擔心不已,但周瑜也十分相信魯肅的才干,若論運籌帷幄、決勝沙場,魯肅可能比不過自己,但若論臨危赴命、勸解周旋,整個江東無人能在魯肅之上。此時此刻,還需靜待他這位摯友的佳音。
忽然,帳外的侍衛掀簾走入,將一封密信呈上。周瑜立刻打開,用藥水顯影,竟是江北的來報。
日暮時分,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魯肅到達了劉表停靈的襄陽城。雖有荊州方面發給的通關文書,但沿途關卡的士兵對于江東來使都嚴加盤問搜查,讓魯肅在路上耽擱了不少時間。明明有曹操這個強大得多的共同敵人存在,荊州將領卻如此警惕提防江東,魯肅深覺自己肩上的擔子又加重了幾分。
在負責迎接的官員的帶領下,魯肅到了靈堂。侍衛呈上白巾,魯肅接過圍在頭上,到劉表靈前上香,隨后起身前來參見劉琮。行禮寒暄罷,魯肅一面應對自如,一面仔細觀察著,只見荊州眾人間,孀妻蔡氏與大將蔡瑁姐弟二人圍在年僅十三歲的劉琮身邊,時而與自己問答,時而對屬下發號施令,而劉琮盡管是事實上的主君,卻未得置喙半句。盡管心中不滿,劉琮卻不敢吭聲,生怕蔡氏姐弟一怒之下會做出對他不利的事來。
劉表的后妻蔡氏并非劉琮之母,只因劉琮娶的是蔡氏的侄女,沾親帶故,才順勢扶持劉琮。劉琮深知,自己不過是蔡氏姐弟篡權奪位的棋子罷了,就連那門親事,亦是在威逼利誘之下糊里糊涂答應的。自己的生母出身貧賤,從小并不被劉表重視,若非蔡氏幫他在劉表跟前美言,他又如何能得到這荊州牧之位?如今跪在自己面前這一大幫臣子,實際上都是蔡氏姐弟的心腹,沒有一個是會為了自己赴湯蹈火之徒,故而劉琮除了聽從之外,別無辦法。
因此,看明白了局勢,魯肅便將重點轉向了解蔡氏姐弟對曹操的看法上。待蔡氏屏退閑雜人士后,他旁敲側擊問道:“先侯在時,曾與袁紹結盟,共抗曹操,如今流亡烏桓的袁譚、袁尚已覆滅,荊州已無外盟可依。不知今后……”
魯肅話說到一半,抬頭卻見蔡氏并未傾聽,而是轉身對劉琮道:“今日天色已晚,不若會面便到此為止。”隨后轉過來對魯肅致歉,便退了下去。
正當魯肅有些窘迫之際,蔡瑁走過來拍了拍魯肅的肩道:“抱歉,長姐平素生活起居習慣使然,只要太陽落山,就不由分說閉門謝客。先生遠道而來,想必也已疲憊,不如便由在下送先生到驛館。”
到達驛館房間后,魯肅思忖著方才會面時的種種細節,感覺蔡氏的反應實在耐人尋味。自己提出要與荊州結盟的話才說了一半,蔡氏真的是因為自己要休息才離開的嗎?自己的話,她真的沒有聽到嗎?還是說,她根本就不想進行這個話題?如果是后者,那么是她不希望聽到,還是她不希望劉琮聽到?
百思不得其解之間,魯肅不由得在房間中踱步起來,及至窗前,忽然見方才送自己來驛館的蔡瑁正在樓下的驛館門口與自己部下的裨將耳語,但見那裨將聽了之后似乎大感意外,而蔡瑁的手則不自覺地握在了自己腰間佩刀的柄上。
三更時分,整條街上死一般的寂靜。黑漆漆的驛館門前,十數名帶刀士兵聚集著,一半人守住驛館的前后左右,另一半人則悄無聲息地從留了門的驛館后門潛入,直向魯肅所在的二樓摸上去。
眾士兵守著二樓走廊兩端,兩名士兵背靠墻壁伏在魯肅房門左右,交換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人輕敲了敲魯肅的房門。
四下里并無回應,想來這三更半夜,正是人睡得最熟之時,輕易不會被叫醒。士兵見此,掏出了從店家處拿到的備用鑰匙,打開了魯肅的房門。兩士兵相繼踮腳而入,及至榻前,高舉起手里的刀,使勁捅入隆起的棉被中。
襄陽城南的密林間,魯肅只著中衣,策馬飛奔著。方才見蔡瑁不經意間露出的手勢,再結合蔡氏對自己的反應,魯肅只想到了一種可能:蔡氏姐弟早已暗中投靠曹操,甚至不排除此二人早在劉表在世時,便主動勾結張修,以害死劉表、率荊州不戰而降,換取自己余生的榮華富貴。為此,甚至不惜殺害身為江東來使的自己,迫使結盟失敗。若是孫權為此一怒之下討伐荊州,還能令江東與荊州鷸蚌相爭,既削弱江東,也使曹操接下來保護荊州、討伐江東來得名正言順。既知如此,自己便不能坐以待斃,成為江東與荊州火并的***。魯肅立即將榻鋪好后偽裝成自己在睡的樣子,鎖好門,吹熄了油燈,隨后從二樓的窗戶爬出滾落下來,趁驛館的人不注意摸到馬廄,趕在城門下鑰之前從南門策馬逃了出去。
為今之計,荊州已沒有別的地方可去,然而魯肅卻并未打算就此返回江東。既然蔡氏早就想好此計,若他原路逃回,恐怕還未到江東境內便會被攔截下來。眼下擺在魯肅面前的,唯有一條路:去投奔劉琦和劉備。
巴丘軍中營帳,周瑜手握方才收到的來自江北的密信,因激動而不住地打抖。
曹操的大軍已至新野,而且這一次,是親征。方從遠征烏桓歸來的十幾萬曹軍精銳盡數而出,正舉著金戈,踏著鐵履,一路南下。
若換做尋常武將,只怕見此信都不得不動搖,要么覺得希望全無,要么盤算著倒戈自保。然而周瑜,卻激動的難以自持。若是曹操始終守住江北,步步為營,就算他周瑜再神機妙算,亦毫無辦法。但如今曹操竟然率大軍親自送上門來,在他看來,就是上天送給他的最寶貴的禮物。
周瑜十分清楚,想要一舉擊敗曹操,唯有在這江表之地。這片土地,生他養他三十余載,他再熟悉不過。就算用盡自己平生絕學,周瑜也誓要為孫策復仇,殺曹操一個片甲不留。周瑜想著,招呼帳外的侍衛道:“來人……”
帳簾掀開處,進來的卻不是侍衛,而是款款而來的小喬。周瑜軟了幾分面容,關心地問道:“怎么是你來了,侍衛們呢?”
小喬笑了笑,一揮手便飛出一顆紙球來,輕輕地打在周瑜的額頭上,笑道:“早就到飯點了,你廢寢忘食,可知道人家替你站崗放哨的辛苦?”
周瑜嘆了口氣道:“我亦是身不由己。曹操大軍已離開鄴城南下,若曹操兵臨荊州,劉琮必定投降,僅憑劉備和劉琦根本不足以守住荊州。我若不勤謹著些,怕是要錯過最佳的出兵之機。”
小喬自幼熟讀兵書,自然知曉“兵貴神速”之理。此次出征必是孫曹之間的決戰,若不能給曹軍以重創,曹操必不會善罷甘休。小喬本有些擔心周瑜,但見周瑜氣定神閑、成竹在胸的樣子,倒是放心了些,湊上前嫣然一笑道:“敢為將軍,欲在何處破曹賊?”
周瑜笑了笑,將手點向巴丘與江夏之間的一段江口處,江北刻有兩個小字:烏林。
話說魯肅從襄陽逃出后,非但沒有遇到任何崗哨盤查,反而見到許多從襄陽方向來的逃兵。只見他們穿著荊州士兵的衣服,言語間驚魂未定。
魯肅見此,忙上前打探,方才知道劉琮竟然已經打開襄陽城門,投降了曹操。這起子荊州士兵家在武陵,不愿干隨眾投降曹操這窩囊事,于是趕忙卷了盤纏脫離軍中,打算回鄉種田去。
又過了不知多久,魯肅聽聞后方傳來大隊人馬開來的動靜,登時警覺,難道是曹操的前鋒到了?正慌亂間,眺見后方旌旗,卻是“劉”字當先。
原來來者竟是劉備,魯肅正欲去尋劉備下落,這廂竟于南下途中相遇,實在是十足巧合。魯肅立刻勒馬停下,朝隊伍招手道:“我乃江東魯子敬,奉吳侯之命,前來謁見劉豫州者,請速代為通傳!”
此地已是當陽境內,名長坂。劉備便命軍士在附近就地休整。魯肅走上前,恭敬揖道:“參見劉豫州!”
劉備見到魯肅,顯得有些警惕道:“孫將軍派你前來,可是已率兵入了荊州?”
“非也,我本是為劉表吊唁而來,昨夜才剛出了襄陽城,與你們乃是同路。倒是劉豫州為何如此狼狽?難道已經敗給曹軍了?”
劉備嘆了口氣道:“宋忠害我,瞞報曹軍南下之事,若非我部覺察,早已葬身樊城了。如今便以關羽、張飛斷后,打算南下避難。”
魯肅見此,不失時機追問道:“將軍意欲何往?”
劉備又嘆了口氣道:“我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