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定策北伐匈奴2-《秦時江山美人歌》
第(1/3)頁
嬴政抱拳說道:“回稟父王,這種情況兒臣早已經想到。兒臣以為,秦國不必出兵進入燕境,就可以迫使齊國暫時退兵。”
莊襄王早就知道嬴政的策略了,但是朝堂之上,還是讓嬴政在跟滿朝文武講一講。于是便說道:“說一說,你想怎辦?怎么能讓秦國即阻止齊國吞并燕國,又能防止秦軍腹背受敵,損兵折將。”
嬴政拱手一躬身說道:“回稟父王,兒臣以為,想要阻止齊國伐燕,并不一定要直接出動秦軍到齊國或者燕國。只要造成足夠的理由,讓齊國不能伐燕,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嬴政一番話過后,整個秦國朝堂上開始再一次沸騰了起來。秦國歷來邦交活動無論是結盟還是止戰,都是在秦軍大勝的基礎上的,張子連橫破合縱,范睢遠交近攻,背后仰仗的都是秦軍的勝利。所以可以不夸張地說,秦軍才是秦國的立國之本,而不是這朝堂之上侃侃而談的門朝大臣。但是嬴政的這番話似乎是要徹底顛覆這種情況。但是嬴政作為掌管秦國全國兵馬的大良造、武安君,這么做不是削弱自己的影響嗎?
只有莊襄王知道,嬴政并不是這個意思。但是這爺倆在朝堂上還得先演出一副戲才行,畢竟不能讓這滿朝文武一眼就看出來這兩人是先就什么都商量好了。雖然莊襄王不畏懼呂不韋、成蛟等人得知他有意傳位嬴政以后的后果,但是終歸還是不想引起整個秦庭上力量的失衡。就更別說嬴政現在還沒有能夠完全碾壓他們兩人的絕對優勢,一旦被她們反撲,很可能就導致秦庭內亂。
嬴政等到朝堂上的的討論聲漸漸小了一些,便繼續說道:“但凡讓一國不敢進兵,理由無非兩種。第一是對手強大,一旦進兵與之交戰,勝負難料,甚至有喪師辱國的危險。第二,就是雖然能夠一舉攻克敵國,將敵國疆土和百姓收入囊中。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更為巨大的代價,和吞并敵國帶來的好處比起來得不償失。只要不是傻子,一旦遇到這兩種情況,都會主動退兵。正所謂:合于利而動,不和于利而止。正是如此。秦國所要做的,就是增大齊國吞并燕國之后的代價,讓他主動退兵。”
滿朝文武聽到這里才知道,這位秦國的武安君不是想要削弱秦軍在秦國的影響,有了比秦軍壓境對齊國更好的方法。此時朝中在嬴政被后方的一員大臣站出來拱手說道:“武安君所言雖然合情合理,沒有什么破綻,但是想的未免太過天真了。真的實施起來,恐怕根本做不到吧!”
“能做到!”那名大臣剛剛說完,嬴政立刻就反駁道:“完全能夠做到,只要是我們發兵北伐,將匈奴在內的胡人勢力從西往東趕,讓他們大量聚集都在燕趙北部的邊境,甚至不得不出兵騷擾兩國邊境,那么對于齊國來說,燕國就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要是吞并燕國,就得在接納了燕國的北疆以后,承受著胡人來回不斷地襲擾。哪怕齊國只是掠奪齊國的一部土地,削弱了燕國對抗北疆胡人的勢力,對于中原各國來說,無異于出賣華夏億兆蒼生!雖然中原列國彼此之間攻伐百年,胡虜之輩也經常被引以為援,但是要是胡人開始進犯中原邊境的情況下,還沒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帶領異族入侵華夏疆土!齊國要是真的這么干了,到時候就算是我們向周天子要一紙詔書,削了齊國宮室的爵位,滅了齊國,也名正言順。”
嬴政的話再一次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陣議論之聲,出兵漠北蠻荒之地,以秦軍的軍力看似輕而易舉,畢竟秦軍的無論是軍械、戰力、還是戰心都遠遠超過胡人。但是中原各國的軍隊外出戰斗都需要極大的后勤消耗。而且這種消耗隨著戰線的拉長,每遠了一分后勤消耗都是成倍的增長。秦國到漠北討伐胡人,這中間的距離何止千里!這其中的糧草軍械消耗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要是說當初白起在長平一戰耗光了秦國一年的家底,嬴政這一仗要是打下來,恐怕就要耗光秦國莊襄王以來這些年休養生息攢下的家底了。朝中大臣雖然都知道這些,但是卻并不是十分精通,但是就算是如此,也已經有人紛紛搖頭,認為這件事不能這么辦。
莊襄王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嬴政,你可知道你這一仗打下來,要消耗多少糧草輜重?這么大的消耗,秦國能消耗得起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