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疇來投-《明末漢之魂》
第(3/3)頁
從嚴管理官吏,治理軍隊,吃拿卡要現象越來越少,自由經濟得到了良性發展,基層百姓的日子好過了,眼神都靈動了許多。
這段時間雖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得很明顯,但是物價平穩,精米的價格從來沒有高于兩塊銀幣一石,馬鈴薯、甘薯、玉蜀黍的價格還穩中有降。
雜糧價格低直接推動了養殖業健康發展,老百姓飼養雞鴨鵝、喂豬也能夠發家致富。
收入多了的升斗小民生活質量水漲船高,絕大多數家庭舍得購買蜂窩煤取暖,舍得把大炕燒得熱騰騰。
夜幕降臨,太多老百姓舍得點上猛火油燈,一大家子盤坐在炕頭謀劃著來年用攢下的銀幣給自家蓋上一棟小樓,用上明亮的玻璃窗。
太多京畿之地的老百姓感嘆:“還是‘漢王’好啊!咱老百姓有福了!”
這不是虛言,攻心為上不僅僅針對敵人,也同樣適用于爭取民心。
“紅旗日報”刊登文章,新戲寓教于樂,宣傳隊走村串戶進行面對面宣傳。
絕大多數老百姓都知道建奴被滅了國、韃子被打得跑到了天邊,流寇被殺了七七八八,剩下的被團團包圍在西安城里。
大家一致公認太平盛世即將到來,老百姓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進入崇禎十三年的臘月,“漢王”越俎代庖管理大明已經三個多月,官場風氣被扭轉,混日子的漸漸地混不下去了,有能力的官吏得到了被提拔任用的機會。
賣官鬻爵被杜絕,納捐當官的舊制度被取消,找門路送禮跑官者面對上升期的“漢王”體系,總覺得無從下手,都消停了。
吏部尚書溫體仁慎獨的性格在“漢王”系混得風生水起,他主導下的官員任免和提拔基本上做到了鐵面無私。
吏治清明是政治清明之本,唯有如此國家才能生氣勃勃。
絕大多數士大夫的書沒有讀到狗肚子里,他們都看到了周圍的變化,特別認同“漢王”拿出真金白銀推廣六年義務教育,都知道跟以前兩相比較。
()
搜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