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只有用當年的信物表達我的深情,鈿盒金釵你帶去給君王做紀念。 把金釵、鈿盒分成兩半,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 但愿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 臨別時殷勤地托使者寄語君王表情思,寄語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 這首詩到了這個地方,基本上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這首詩將要結尾了。 而這個時候,沒有人說話,沒有人討論,直播間里面的在線人數和熱度,就像是假的一樣,根本沒有人討論這些。 所有人,都在緊張的看著直播投影,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最后的收尾階段。 說實在的,這一刻這首詩,已經成了無數人內心的期望了 。他么的期望著一切,他們也在等待這首千古絕唱的落幕。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劉南抬起了頭,他的眼眶紅了。 沒有錯就是紅了,通紅的那種,是那種感動流淚的紅。 這一刻,無數人都被劉南感染了。 他們的情緒,完全跟著劉南在走。 這就是傳世經典的那種偉大,那種讓你忍不住陶醉其中,忍不住頂禮膜拜的偉大。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劉南俯下身子,開始了。 這一刻,葉為道放下手中的酒杯,打算看著劉南怎么樣來收尾。 而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句詩出現了。 見此,葉為道忍不住吟誦了起來。 “在天愿作比翼鳥。” 就這么一句,就讓葉為整個人都愣住了。 “比翼鳥?比翼雙飛鳥!在天愿作比翼鳥? 這……這……我……千古絕句出來了,這又是千古絕句啊! 在天愿作比翼鳥,沒有什么詩詞話語,能夠比得上這一句的深情了 。都知道,比翼鳥一生只能有一個伴侶,而且都還只有一只翅膀。兩只鳥,必須要相互扶持才能飛得起來。 用這個來形容……我只能說,不愧是劉南啊!” 此時此刻,可不止他葉為道,因為這么一句震撼無比。 可以說,無數人都因為這一句震撼了。 這個時候,顧卿看著直播投影,整個人也是愣住了,因為第二句出現了。 “在地愿為連理枝。我的媽,用連理枝來形容,這……這真他么的絕了。 我現在,整個人都被這種形容愛情的詩詞震撼了。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我的老天爺,接下來?接下來是什么?” 好吧,接下來是什么的話,很快所有人就知道了。 這個時候,李見雪把這最后一句詩吟誦了出來。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一句一出來,所有人都呆愣了。 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可謂是把這首詩的詩眼寫出來了。 好一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啊! 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這樣的收尾,此時此刻可以說一句,神仙收尾也不為過啊! 這一刻,這最后兩句,可謂是千古絕句,這兩句也注定了,一定會被永久傳唱下去的 。這兩句,也寫盡了梁貴妃的人生啊! 而這一輩,黃綸也是再一次開始了他的解說。 “各位,我現在已經麻木了。說真的,完全被這首詩給整麻木了。 多余的話不想說了,接下來我來鑒賞一下這首長恨歌吧。 鑒賞完了以后,咱們就直接下播吧!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 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 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 昭帝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梁貴妃的愛情悲劇。 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我想直播間的許多朋友們都覺得,這首《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 那么,先生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 馬嵬坡梁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昭帝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 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昭帝對梁貴妃的思念。 但詩歌的故事情節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 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 昭帝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心十分酸楚愁慘; 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 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 然而先生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 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 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 由于主觀愿望和客觀現實不斷發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回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先生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