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015章 第一〇一三章 春回大地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 不知是中原迎來希望的一年,還是依舊爛如泥潭的一年。 粗略一算,距離契丹人大舉進攻冀州已經有好幾年了,中原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朝廷自一開始的只有冀州不穩(wěn)變成了現在的只剩雍州、半個梁州、冀州和豫州寥寥幾郡,大半壁江山已失。 有人歡喜有人愁。 發(fā)財得勢的有之, 但更多的人是流離失所,慘不忍睹。無論是哪個年代,平民終究是占了絕大多數,在戰(zhàn)亂時期幾乎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只能隨波逐流,找個地方躲起來都難。 硬要找出一些相對安穩(wěn)的地方, 那就是徐州的彭城, 揚州江都和丹陽,雍州的京兆, 荊州的巴陵和竟陵。還有法帥軍的房陵和襄陽,至于夷陵,西城、巴東三郡,還不算完全無憂,不過比其他地方要好上不少。 加起來不到十郡,在一百零八郡當中占比極小。 梁州中部和東部有些想法的小家族和小幫派早就看出點苗頭來了,所以盡可能的找機會往房陵、襄陽鉆,或者是巴東東部、夷陵西部、西城東部,尋求法帥軍的庇護。 安家落戶應該不成問題,若是還能弄些渠道和地盤發(fā)展家業(yè),那就是家山有福了。 有現成的榜樣,宋家和東盛劍派。 宋家是有些小家底的家族,本來是通川的,有業(yè)有田,通川大亂之后果斷去了西城,在西城待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還是不能長久,又果斷去了房陵。 了不少錢財和人情才在房陵西面的竹溪弄了快小地盤做生意,因為遵守規(guī)矩, 平時也大方,所以漸漸和駐守竹溪的法帥軍長官混熟了,經過長官的介紹,宋家在剛好去竹溪辦事的胡本路面前露了幾臉。 就這么慢慢混到房陵主城一帶去了,之后就一路順暢了。 宋家的大公子因為學問不錯,人也機智,在胡本路手下混了個差事,也算是吃公糧的了,雖然這糧并不多,但說出去總歸是一份體面,也為家里攢了底氣。 至于東盛劍派,那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做生意的大派,總部原在青化郡,在梁州中部和東部數郡都有生意渠道,不過后來在房陵西南和法帥軍鬧了點矛盾,吃了大虧,縮回了青化。 通川第二次大戰(zhàn)結束之后,秦幫主提議投靠法帥軍,甚至要將總部搬遷至巴東。當時派內有很多人反對,一些平素大膽、有想法的人也保持沉默,并不看好,主要是怕法帥軍揪住過往的矛盾不放,那把總部搬遷至巴東無異羊入虎口之舉,致多年的基業(yè)一朝斷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