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冷熱之間-《我是勤行第一人》
第(1/3)頁
美食傳說和真正的美食完全就是兩回事。
就說《紅樓夢》中的這道茄鲞,便是種流于傳說的美食。
曹老先生雖然也是出身鐘鳴鼎食之家,按說是吃過見過,不會紅口白牙的亂寫,可他畢竟只是位文學家卻非專業廚子,多半是年幼時在家中吃過這道美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一些文學夸張,就成了這道聽來令人垂涎三尺、等到真正做出來,卻多少有些令人失望的‘美食’。
不只是胡神廚、老石頭他們,就連蔡波這個美食界的大才子也曾經伙同一幫人‘玩’過這道美食,結果都是連連搖頭,說是很不好玩......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曹老先生在書中描寫的雖然看似做法繁瑣、極盡高妙,卻有著很大的漏洞,至少是不完全符合美食之道的。
書中的鳳姐兒說過,要做這道美食需要‘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只要凈肉,
然后將其切成頭發細的絲兒,曬干了,再拿一只肥母雞靠出老湯,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干。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嚴。
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說得無比精細繁瑣,其實細細想來,其中的關鍵處就在兩點,第一是蒸得的茄絲要‘九蒸九曬’,明明已經用雞湯入味蒸熟了,事后還要曬干,然后還要封進磁罐中。
這顯然是不符合美食之道的。
茄子這道菜最合膏脂、也能藏油,好吃也就好吃在一個‘包藏’上,用雞湯來蒸其實遠遠不如用雞湯來煮,你說你蒸也就蒸了罷,還偏偏要將其曬干?先不說會否在暴曬時走失味道,好好的吃飽了湯汁的茄肉偏偏要曬成干條,這是跟誰過不去呢?
這味道要是能好才是怪事,也難怪蔡波這樣的美食家和一些勤行高手多半都玩過這道美食,事后卻都說不好玩兒了。
好在還有一個補救的法子,也就是鳳辣子說的,到了要吃的時候,需要與炒好的雞瓜子相拌而食。
這里說的雞瓜子制作方法就更為繁瑣了,而且也更為合乎美食之道。
所謂雞瓜子,其實就是雞脯子肉,切成兩頭尖中段肉寬的瓜子形,以醬瓜、辣椒、蒜片取味,用干果、扁桃仁、核桃仁、腰果、藍莓干、榛子仁等碾碎了拌炒,味道別具一格,據說是寶二爺最愛吃的美食之一。
其實本來曹老先生并沒有對雞瓜子有詳細描寫,諸如腰果藍莓這類干果輔料都是后人加進去的,這一道‘雞瓜子’經過了歷代廚師的完善,倒是越來越復雜了,如果硬是用它來配了茄鲞吃,味道倒是不會差到哪里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