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舉家團圓-《我的那個小冤家》
第(3/3)頁
就因為這番話,秦如海第一次做客市電視臺經濟頻道每周人物采訪欄目。在臺上,秦如海再一次闡釋他奉行的原則。他說:“我的成功歸功于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厚愛,也得益于身邊親朋好友兄弟姐妹以及千千萬萬父老鄉親的不離不棄。從小我以放羊為生,后來一次偶然機會,在跟隨村干部外出考察學*棚種植成功經驗的途中,我增長了見識,也看到了差距。到村后我提議先搞試點,沒想到多數人持懷疑態度,但我有幸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溫室蔬菜大獲成功,我嘗到了甜頭,后來帶動村民搞合作養殖,緊接著又跟人合作開發鳳凰村旅游資源,只是由于各種原因,景區發生了火災,將我們的心血全都葬送了。之后我開始陷入困頓,找不到發展出路,在鎮上工作過,也帶人開過建筑公司,但都沒能堅持下來。后來我們轉戰去了東華,在那里做大了房地產生意,誰知遭遇個人恩怨,又將資產近百億的海納毀掉了。我受到打擊回到村里想過一段悠閑生活,誰知鎮領導找上我,非要推我做村支書,我推辭不掉就想略盡綿力,在村兩委一班人的支持配合下,在市縣鎮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扶持下,我們又開始卷土重來重振旗鼓,在大成置業投資集團公司成立之初,我就向各位董事表過態,等公司盈利,就會逐步退還所有股東的股份,把風情街和和諧苑正式劃入鳳凰村集體資產,隨即成立了愛心基金會,按之前約定,將兩處所得收益的四分之一撥入基金會,按全村實際人口,實行均分。剩余一半留在公司賬上,用作流動資金,其它四分之一中的一半發放工資報酬,最后的一半用在了設施維護和更新上。這個模式是鳳凰村首創的,先私營再集體,集團的決策權在村集體手中,負責日常經營管理的是一批專業能手,都是業界的行家里手,可以說是委托經營,只有這樣公司才能永葆青春不斷盈利,給全體村民創造源源不斷的利潤和收益,成立的基金會才能維持長久。鳳凰村轉型成了開放型村莊,每天接待的游客數以千計,有時甚至超過當地村民人數,為了有效管理村級事務,我們村修訂完善村級制度規定,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監督小組等常設小組,專門協助村委管理各類村級事務,有效解決了村干部人手不足的問題,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這個月,全村沒發生過一起治安案件,也沒發生過一起違反村規民約等相關制度規定的人和事,凸顯了制度優勢,我們會繼續保持下去。由于時間關系,我簡單介紹這些,借此機會,向廣大市民朋友推介鳳凰村,歡迎前來參觀指導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節目一經播出,秦如海陸續受到多家媒體采訪,省級媒體爭相邀約。
秦如海不勝其煩,索性讓明心代言,接受大小媒體記者采訪,自己閉門謝客,守著張雅欣和許晴過上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日子。
后來,多家新聞媒體爭相報道鳳凰村的發展變遷,以秦如海的成長過程為主線,從他帶人修建大棚到劃轉風情街和和諧苑至村集體,層層轉播,最后還傳出了所謂的“鳳凰”模式以及能人治村的觀點。
秦如海讓人刻下光盤,閑暇時間會打開觀看,每次看到自己稚嫩的身板在人群中來往穿梭,再反觀自己,早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感嘆歲月不饒人,每看一遍都會暗自發呆,跟著畫面會想起很多的人和事。
一天夜里,家里只剩他一人,不知怎么的,許多人都說有事會晚點回來。
秦如海閑來無事,就打開光盤獨自觀看,正看得入神,就聽院里熙熙攘攘,仔細分辨是王二狗他們回來了,怕被他們看到自己失魂落魄的樣子,急忙跳下床關掉了電源假裝睡著。
緊接著,門被推開了,秦如意和許念茹一同推搡著餐車進屋,身后緊跟著鐘靈和鐘齊,在后面就是許晴和張雅欣以及陳芳、劉萍、王二狗等人,兩人一組陸續涌了進來。
“祝您生日快樂……爸……哥……”
秦如海很快想到今天是他七十大壽,怪不得他們都很晚才趕回來。
秦如意、許念茹以及鐘靈和鐘齊一字排開,沖他磕頭拜壽,嘴里喊著祝福感謝的話,一下把現場氣氛弄得悲傷動情了。
許晴和張雅欣走過來,攙扶秦如海下地,一同扶起跪地不起的孩子們,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了一起。
陳芳、劉萍以及景云朵、吳雪、明心、黃文娟、李文、李武、李治、李銃、王二狗、趙達、姜云、劉鑫、賈旭、李銘、牛之換、劉繼平……早已逃離房間,互相攙扶著偷抹眼淚,誰也不敢滯留屋里。
過了一陣,大家去了會客室,在那里拍下了合影照,秦如海穩坐中間,許晴和張雅欣左右陪襯,在他們三人身后站著秦如意、許念茹、鐘靈、鐘齊,再后面就是他們的家人孩子,倒數第二排中間是牛之換和劉繼平,兩邊站著秦如海的一幫兄弟姐妹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