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何去何從?(終章)-《官策》
第(2/3)頁
粵州作為共和國的南大門,其一把手的選定,往往都是備受矚目的。
今年年末,恰逢粵州市委書記缺任,為了競爭這個名額,幾乎全國的重量級的派系都參與了進來。
共和國的一線城市的市委書記。這絕對是共和國最優秀的干部才能夠擔任,在眾多競爭之中,莫正書記推舉陳京,有此可見現在陳京的關注之高,以及其人脈之廣。
至于推舉陳京去蘇北任職,遼東任職,甚至西北任職的領導更是大有人在,今非昔比的陳京到西北系老干部的家里拜訪,理所當然也成為了座上賓。
文卓南和方路堅的愛好相似,也喜歡花木。
院子里面花花草草很多,退休之后,他含飴弄孫,伺弄花木,完全過上了退隱江湖的生活。
陳京到他家,他熱情的拉著陳京聊花木,興致很高。
在這方面陳京還真不是外行,他以前在下面任職的時候,因為老將軍有這個愛好,他對這方面也比較關注。
雖然水平不高,但是絕對算是內行。
兩人聊得很暢快,文卓南便問道:“小陳,你年齡還不夠四十歲吧?”
陳京恭敬的道:“文老,我三十八歲,四十歲也快了!”
文卓南點點頭,又搖搖頭道:“我明年就是八十歲了,比你整整大了四十多歲啊!”
他有些復雜的看了陳京幾眼,心中很是感嘆。
昨天楚江常務副省長陸冀言過來拜訪他,情緒很低落,言語之中對這次履新楚江并不是很滿意。
陸冀言的妻子是文卓南的親外甥女兒,文卓南算是陸冀言正兒八經的妻舅,陸冀言能夠在西北縱橫這么多年,并且脫穎而出,背后少不了文卓南的影子。
而這一次陸冀言去中原,他也特意拜訪過文卓南。
當時文老叮囑他,讓他千萬注意搞好團結工作,絕對不能把西北學來的那一身壞脾氣帶到中原去。
西北的干部,普遍脾氣大,火氣大,工作作風粗暴簡單,這樣的工作作風在西北行,到中原也行得通?
陸冀言自然也是聽從了文卓南的建議。
可是他到了楚江之后才發現,哪里的情況比他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別說他沒帶脾氣過去,就是帶了脾氣過去又能怎么樣?
楚江派系構成復雜。他一外來者可以說是孤立無援。
就算是徐子清給他留了不少東西,可是這些人也并不一聽都聽他的。
他低調了試探了幾次,企圖在楚江敲出一條縫隙來,可是屢屢嘗試,卻屢屢失敗。
尤其是和陳京的幾次隔空角力,更是碰得他灰頭灰臉,狼狽不堪。
他在楚江待得實在是憋屈,回到京城文卓南問到楚江的情況。他竹筒倒豆子,一股腦兒全倒了出來。
言辭之中不乏對陳京的各種攻擊,稱陳京在楚江搞山頭搞派系,給領導干部畫條條框框。制定規定動作,其工作作風最是獨斷專行,搞得楚江怨氣很大,政令不通。
文卓南當時沒有說什么,這事他一直就悶在心里。
待到今天再見陳京,卻見陳京如此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兩人聊盆景,聊楚江。分明就是個雅人,哪里又能看出這個年輕人身上的強悍和獨斷專行?
文卓南是中組部的老領導,他當然知道下面的情況。
干部有魄力,能不能干出成績,能不能保證地區穩定,老百姓歸心,這才是評判干部好壞的標準。
至于有人背后毀謗。造謠攻擊云云,那都是不能當真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