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與此同時,大業與女真族的矛盾緩和,皇上召信武將軍許正勇回京,另做安排。 在京城等待派遣之時,許將軍迎娶皇后身邊大宮女秀梅為妻,帝后親自為二人主持婚禮,皇后送上十里紅妝作為陪嫁,場面盛大,絲毫不遜于京城之中的任何一個貴女出嫁。 次月,皇上身邊的一等侍衛陸北辭官離京,開始游歷江湖。 興寧二年,皇后有孕,皇上大喜下令大赦天下。 同年,禮部尚書崔大人上奏請皇上納妃,被皇上以家國不平無心后宮為由駁回。 而朝中多數人感念皇后為國所鑄功績,且皇上后嗣無慮,支持皇上不廣納妃嬪之舉。 興寧三年,皇后誕下次子,取名楚臻。 同年,多年不孕的秦王也與秦王妃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傳聞是皇后娘娘給二人調理的身體。 也是這一年,范承旭和謝瑩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二人還在京城外辦了一所孤兒院,收養各地孤兒,為他們提供住所,教他們讀書識字。 興寧四年在皇上和皇后的共同努力之下,農業迎來了過去幾年以來首次大復興,糧食產量恢復到了仁武十年時的水平,國庫充盈。 興寧六年,皇后誕下三子,取名楚維。 至此朝中再無人提及要皇上納妃一事。 皇后多子宮中安寧。 朝堂穩定,百姓安居。 又有何理由重蹈先帝多子爭儲內耗傷國的覆轍呢? 興寧七年,南安侯魏明庭授封大將軍,但他依舊常年領兵在外,以守衛邊疆保家衛國為己任,鮮少回京。 興寧九年,皇后誕下一女,取名楚悅。 這一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有了農業做基礎,其他的貿易也隨之興盛起來,大業皇朝整體的經濟水平恢復到了皇朝鼎盛時期。 興寧十二年,魏屹琛成了內閣首輔,南寧侯府盛極一時。 興寧十六年,大業皇朝迎來了空前的繁榮,當年所收稅收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周邊小國皆來朝賀。 興寧十八年,皇上病重,太子監國,同年冬,皇上駕崩,太子楚言繼位。 次年春,太后因思念先皇成疾,一病不起,半月后薨逝,與先帝合葬于皇陵。 南安侯魏明庭回京奔喪,參加完太后的喪禮后,向皇上辭官,得了皇上恩典攜家眷去了臺州府。 其長子魏屹琛與其妻兒繼續留在京城,次子魏屹霖攜妻兒隨父去往臺州府,并任臺州府守衛軍守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