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帝國覆滅前兆-《這個大清不對勁》
第(2/3)頁
白熊聯邦共和國的翻盤,并不是因為幾場戰役的勝利扭轉的,而是長時間的國力人力資源的對拼消耗,生生把雅利安帝國拖垮的。
雅利安帝國不光是人力資源消耗厲害,還有工業原材料的匱乏。
開戰以來,大西洋同盟就一直對雅利安帝國進行封鎖,海外的原材料就算是走私都運不過來。
畢竟,雅利安帝國的海軍是硬傷,只能依靠無限制潛艇戰跟大西洋同盟對抗。
所以,雅利安帝國只能利用歐羅巴大陸一隅之地的資源,跟擁有全世界的大西洋同盟和白熊聯邦共和國對抗。
戰爭初期雅利安帝國還可以通過戰爭前的積累拼一波,隨著戰爭時間不斷拉長,雅利安帝國儲備的戰爭資源早就消耗殆盡。
歐羅巴大陸雖然是這個2號世界工業核心地帶,但工業原材料卻不會憑空出現。
結果就是,戰爭打得越久,雅利安帝國的工業原材料缺口越大。
直接體現在戰場上的就是,雅利安帝國的坦克產量變少了,火炮變少了,連重炮的彈藥補給都沒辦法敞開了轟。
最要命的是,戰機數量供應不上,制空權漸漸被走數量路線的大西洋同盟和白熊聯邦共和國奪取。
奪取制空權的大西洋同盟和白熊聯邦共和國,又開始反復轟炸雅利安帝國的機場機庫飛機生產線等等,導致雅利安帝國的飛機生產數量進一步下滑,走入惡性循環。
到了如今的戰局,東線戰場已經看不到多少架雅利安帝國的飛機升空了。
而且,由于高盧戰區中,防空步兵車讓大西洋同盟的空軍損失慘重,大西洋同盟的空軍干脆越過高盧戰區,將空軍力量用在支援東線,和進一步摧毀雅利安帝國本土工業能力上面。
這無疑讓本就岌岌可危的雅利安帝國工業基礎雪上加霜。
可以說,就算戰局這么維持下去,雅利安帝國也會自行崩塌。
原本的西瓦爾皇帝不是看不見這一幕,只是他無法接受自己即將覆滅的事實。
如果戰爭的失敗,是敵人的指揮能力出色,西瓦爾皇帝還不至于如此不甘。
但偏偏不是這個原因,即便是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雅利安帝國的軍隊也經常打出優勢戰損比來,敵人的損失遠超己方!
然而,敵人損失一輛坦克,可以補充十輛,一架飛機被擊落,用不了多久天空中就會出現數倍乃至十幾倍的飛機!
如此可怕的國力碾壓下,雅利安帝國的陸軍打出再多的優勢戰損比又能如何?
更何況,隨著雅利安帝國的精銳部隊損失越來越多,敵軍中磨練出來的老兵比例越來越高,這種優勢戰損比正在被快速抹平。
到了今天,已經有集團軍規模的雅利安帝國部隊被全殲的案例!
別說是帝國高層,即便是帝國基層都有人對戰爭的態勢變得悲觀。
比起軍事上失利更可怕的是,人心上的墮落。
那一次次對西瓦爾皇帝的刺殺,就是鐵證。
所以,知道防御下去注定失敗的西瓦爾皇帝,在此之前一直在試圖反攻,通過吃掉白熊聯邦共和國的主力,來扼制對方的攻勢。
反正早死晚死對西瓦爾皇帝來說都一樣,不如為了那縹緲的希望拼一把,如果能通過拼命打出來一個和平,那可就起死回生了!
只可惜,白熊聯邦共和國對雅利安帝國的仇恨太深刻了,哪怕經常受挫,損失的部隊數以百萬計,仍然堅定不移的要求滅亡雅利安帝國。
不光是要殺死西瓦爾這個皇帝,白熊聯邦共和國還要推翻雅利安帝國的帝制,將他們整個政治體制都摧毀重建,塑造一個民主自由的共和制國家。
被摧毀的雅利安帝國是否民主自由大家不知道,但重塑的國家絕對跟以往的雅利安帝國再無半點關系。
這就是戰勝國的需要。
永遠的消滅雅利安帝國重新崛起的威脅。
這其實也是對意識形態的一種摧毀重塑。
然而,一直為了渺茫的希望拼命的帝國皇帝,今日卻一反常態,主動要求將牢牢占據北歐和波羅的海的軍隊撤回來,憑白將大片國土讓給白熊聯邦共和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