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無量壽經 九龍玉杯-《寶井》
第(1/3)頁
在佛陀下面,是一個八品的蓮花坐臺。
在蓮花臺上,微雕著肌膚畫面。一副是佛祖在靈山召開佛法大會大場景,只見佛祖坐在主座之上,在其兩旁,四大菩薩站立。
其下,漫天的諸佛凝神靜聽,從這里可以到十八羅漢,姿勢各不一樣,有的拿著降龍禪杖,有的拿著伏虎杵,有的拿著佛燈,有的舉著佛塔,還有拿著金缽等等,姿態萬千,每一個人的姿勢都不一樣。
仔細看去,不得不贊嘆匠人那精湛的手藝,在小小的一處地方,竟然能描繪出千萬佛子、羅漢齊聚的場景,那一往無前的人頭,給人一種震撼的氣勢,場面宏大,壯觀。
第二幅畫面,也就是佛像左邊的那副畫,是一副“提籃觀音”的畫面。
在畫面之中,是一副廣闊的大河,無邊無際,好像通天長河一般,河水波瀾壯闊,卷起千萬朵浪花,在河面之上,一朵祥云飄在空中,在祥云之上,站著一個容顏秀美的宮裝女士,穿著簡單素樸的衣衫,不施粉黛,渾身上下籠罩著一種祥和的氣息,面帶慈悲,在籃子之中,有一條金光閃閃的鯉魚,鯉魚似乎想要跳躍出來,露出半個鯉魚的身子。
整個畫面栩栩如生,身子將提籃觀音臉上的神態,鯉魚跳躍而出的那種動態都表現出來,就好像活了一般。
第三幅畫面是十八羅漢,十八個形態不一樣的人騎著自己的坐騎,翱翔在空中。
最為出名的當然是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降龍羅漢坐在金龍的龍頭之上,他的坐騎是一條金龍,伏虎羅漢的坐騎是一頭猛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騎在五色鹿身上的,一個手托古塔,一個騎在仙鶴身上的······
形態不一,十八個人盡態奇研。
第四幅畫是“佛祖割肉喂鷹”的畫面,這幅畫是最為廣為人知的畫。
四幅畫每一副都無比精湛,就好像“陸子岡”宗師再世一般,讓人不得不贊嘆。
在佛祖袈裟上面,更是用微雕技術雕刻了一篇文章,正是佛家的無上經書——《無量壽經》。
在楚云秋的眼中,整個蜜蠟古佛渾身上下綻放著一層祥和的金色佛光,就好像一個佛陀升騰而起,神圣莊嚴。
這個蜜蠟古佛是明朝中期的作品,一直被供奉在皇家寺廟之中,后來明朝滅亡之后,所有的一切都被清軍擄掠,而蜜蠟古佛被一個寺廟的和尚偷了出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