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毛瓷現世 七五零一-《寶井》
第(2/3)頁
那什么是“紅色官窯”呢?
紅色官窯是指華夏成立后,在各種特定的歷史時期,某些特殊瓷廠在各歷史年代所生產的各種生活用瓷和裝飾用瓷,這些瓷器都帶有那個時代的烙印,成了見證這段時代的歷史文物。
這些“紅色官窯”瓷器主要包括“特殊時期”期間生產的“領袖用瓷”、“中央機關用瓷”以及饋贈國外元首的禮品瓷等等。
華夏建立后不多久,中共湘南省委奉命為中央首長試制一批茶杯。
當時,中央派專人送來一個在延安使用過的無花、無蓋、瓷質粗糙、顏色灰白的桶狀茶杯。
后來經陶研所高級工程師反復設計修改,在桶狀茶杯的基礎上,增加了杯蓋,創造出杯底帶釉的工藝,當時的時候,共制作了六種造型式樣。
后來經過一番折騰之后,終于燒制出既實用又美觀的茶杯。
首批送往中南海的茶杯共六十件,其中釉下花三十件,白瓷三十件。
同年,又補送了六十件,讓秦太祖用上了全新的茶具。
幾年后,中央辦公室主任向景德鎮國家用瓷辦公室下達了一項絕密文件,要求為秦太祖親自設計,燒制一套專用瓷器。
要求要代表華夏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并且要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贛江省公安廳還專門組織工作組進駐當時的陶瓷研究所,監督這項“領袖用瓷”工程。
而這個工程,因為是一九七五年的重大工程,還被稱為“七五零一”工程。
“七五零一工程”生產文件正式下達后,贛江省公安廳隨即組成專門工作組,由廳長帶隊親赴景德鎮監督此項工程的實施。
當時的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鎮最優秀的陶瓷技術人才,從中選出四十余名技術過硬、政治進步、出身無問題的設計、制作和生產人員。
包括了國家級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王師傅,高級工程師徐師傅、劉師傅等人。
當時對此項工程的組織和管理極其嚴密,參與工程的全體人員都經過嚴格政審,窯場四周設立崗哨,未經工程指揮部批準者,一律不得入內。
凡歷史上有“問題”的人,都不敢靠近窯場。從選料到成型,從配釉到彩繪,直至燒結、包裝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員在一旁監視,以確保產品安全。
可以說,秦瓷在沒有制作之前受到的待遇,完全是“領導人”一般的待遇。
整個制作工廠,瞬間化身為了“兵工廠”,安全工作十分地嚴謹。
而且秦瓷的制作,可以說,真的是經過了千辛萬苦才制作出來。
其困難程度,不亞于任何朝代的瓷器。
制作前,首先要從效十噸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選出兩噸精選料,來專門燒制七五零一號瓷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