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道圣旨背后地意思張亮很清楚,圣旨宣讀后饒樂草原的局勢也果不其然的分裂成了三個部分,朝廷可謂是很好地利用了因李延吉猝死而得以插手饒樂事務的權力,但這段時間一直呆在此地的張亮卻是隱隱擔憂著一件事:以饒樂如今主弱臣強的情勢來看無是危險到了極點,一旦此間有事地話,以大唐如此紛亂的朝局可有能力迅干預? 既然是天可汗指定的新任奚王人選,那道圣旨本身就是朝廷給予新任奚王的背書,保證其權力地位的背書,一旦他被人從王位上掀下來的話,連帶著大唐朝廷及天子地威權都將在北地遭受重創,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可不是僅僅只有一個奚族,從這一點來說,方今朝廷地這一舉措實在是雙刃劍般的弄險之舉,在饒樂草原扎下釘子地同時也將自己逼的再無退路。 朝廷內斗未已,如今又在饒樂埋下偌大一個隱患,當今陛下是一心求退,此事自不可能是出自他地授意,那這個安排究竟是出自鎮國太平公主府還是東宮?不管是誰做的這個決定,可又準備好了后事的因應之策? 腦海中不由自主想到這些的時候,即便是眼前如此雄渾闊大的美景也無法消掉張亮心中的那一抹沉重,操之過急,操之過急了呀! 正在張亮感嘆之時,隨行而來的從人策馬過來稟說行程已至龍門草原,若是快馬趕路的話,三四日之間便可抵達龍門縣城。 聽到這個消息張亮神情一振,撥轉馬頭便往禮部王侍郎車駕而去。 對于張亮的出身背景王侍郎自然清楚,是以對他改道龍門縣盤桓數日的請求含笑以應,只囑著在抵京之前跟上大隊即可。 當下這支隊伍便有了一個小小的分流,鴻臚寺大隊人馬在王禮部的帶領下由龍門草原繞過龍門縣城前往鎖陽關,而張亮一行三人則快馬徑奔縣城而去。 ………………………………………… 唐縣尊的父母家眷到龍門了!近日以來,龍門縣城內外直至東谷,百姓們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個消息。 之所以對這個消息有如此之多的議論,一則是因為唐成是如今龍門縣中當之無愧的焦點,百姓們喜歡對所有與他相關的事情津津樂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卻在于百姓們樂于將此視為一個信號縣尊大人將在龍門長期坐堂的信號。既然他能把家眷從幾千里外的山南東道接過來,那還會像以前那些走馬燈似的官們兒一樣干不到一兩年的就走?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龍門縣有了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根子在哪兒大家都清楚,現如今不僅是那些個正在往此遷居的九姓胡人,龍門縣原有百姓也都怕縣衙里突然又有什么人事變動,把個唐縣尊給弄走了。 在這么個背景下,唐張氏等人的抵達在龍門縣中就有了遠出家人團聚的意義,說一聲整個縣治人心為之一穩也毫不過份,是以百姓們才會如此熱衷于用歡喜的語調四下里議論這個消息。 比之后世歷朝歷代的官衙,唐朝的衙門素以占地廣大著稱,龍門縣衙也不例外,以前的時候僅唐成兩口子帶著仆役住在這闊大的后衙里總覺得有些冷清,現下卻是歡聲笑語不絕,一派融融樂樂的景象。 歸根結底,再大再多的房子總還得有家人同住才是個正理兒啊! 唐張氏及李英紈等人是由張相文一路護送過來的,昔日那個在龍門縣學的課堂上總是昏昏欲睡地富家少年如今已是從八品下階的龍門縣尉,在年初的長安科舉中其以第八名的成績高中法科進士,此后吏部關試也是一帆風順,乃至于到最后授官時那負責此事的吏部主事看著張相文地字直愣。 既然這個山南東道來的鄉貢生背景如此硬扎,東宮那邊為了他把招呼一路從禮部打到吏部,何以他在選官的時候要去這么個兔子都不拉屎的鬼龍門縣,河北道龍門縣那是什么地方,別的人不清楚吏部地人還能不曉得?按著張相文這背景,就不說在京畿道擇一縣治,好好活動下就連長安城也大有希望能留下來的。 好好的長安不留非要到天邊地角地龍門縣,這人究竟怎么想的?古怪,真是古怪的很哪! 吏部的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張相文自己卻是興奮地很,領了任命文狀,銅魚袋,官衣及行驛憑信等亂七八糟的諸般事物之后,絲毫沒在長安城里多享受新科進士的榮耀,快鞭趕馬的就往家跑。 接連兩年之間,素來文運不昌的金州居然連中了兩個進士,且這兩個進士還是拜把子兄弟,金州人,尤其是溪縣人湊熱鬧的心思大家自可想象,更別說這張相文還是現任金州使君地親侄子了。 張相文雖然避過了長安的熱鬧,卻沒避開老家里地鬧騰。額滴個神哪!他這一金榜題名而歸,只把金州城,尤其是溪縣城熱翻了天。 張家本就是溪縣中的大戶,此番有子弟光耀門楣,那還了得!一連三天。老張家敝開大門通宵達旦地開起了流水席面,不管是誰上門,那怕你只提著兩升麥子做賀禮,那怕你窮的連兩升麥子都置不起,只要能說句吉利話兒就酒肉管飽管醉,走地時候還倒貼一份聞喜錢。 整整三天, 城里的丐戶們可算是好好的補過了一回大年,隨便)著酒氣,打個嗝都是膩膩的油腥味兒。 花的多收入更多,隨著刺史張子山也以巡視地方的名義回了老家,并親自主持了祭掃家祠的儀式后,恭賀張相文高中進士的賀儀就從滿金州各縣如潮水般匯集過來,要說那三天的熱鬧,張相文真是見人見得把臉都笑爛了,而張老夫人房里各家閨閣們的小像及女紅足足放了兩柜子還沒安置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