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章 唐成的新官職-《唐朝公務員》
第(2/3)頁
“先兄不忍見韋武逆黨弄權,失之于操切也是有的,先生當日已盡臣子本份,實不必自責過甚”,李隆基說著抬手一指那片青衿士子道:“這些國子學士子皆是聽聞先生今日返京地消息后自來迎的,好在這消息傳揚地不算太廣,否則今日之國子監中必將為之一空”,借著笑聲沖淡了哀慟的氣氛后,李隆基續又道:“士子們一片拳拳尊師之情,先生也該上前撫慰一番才是”。
流放歸來鬢半斑的先生與熱血的國子監士子湊到一起后,離亭外師生相見的場景真是相當感人,目睹德高望重的先生疲憊憔悴如此,眾士子固然是心生酸楚,心下激動的孔亦是老淚漣漣。
這番迎接的擾攘持續了很長時間,等眾人啟行往城里而去時已是半個多時辰之后了。李隆基寬大的氈車內,張亮透過窗戶看著那些青衿士子簇擁著孔軒車而行的情景,一聲嘆息后面帶淺笑道:“孔圣后裔再加上士林領袖的身份果然了得,殿下將這些人援引回京,不僅是在朝堂上多了臂助,亦能收心于士林,實是一舉兩得的妙策!唐無缺出得這個主意還真是神來之筆!”。
“當局迷呀!”,車窗邊的李隆基從外面收回目光后坐正了身子,“你前次來信中說曾在龍門縣盤桓數日,這唐成現今如何?”。
“去年到饒樂的時候看著他倒是不錯,這次回來再見到的時候……”,張亮無言的搖了搖頭,“殿下,如今饒樂的局勢如何?”。
聽張亮問起這個,李隆基皺了皺眉頭,“這個稍后再說,趁著回城還有些時候,你好生說說唐無缺之事”。
“據屬下此次龍門縣中所見,唐成不僅長于謀劃,撫民亦是干才……”,馬車聲中,張亮將與唐成的兩次見面及龍門縣的情況備細說了出來,李隆基凝神而聽,份外仔細。
“這個唐無缺……好一個唐無缺……明之,昔日你那一趟揚
去的好!”。
“天降英主必予良臣以佐之,此即史書所謂之君臣際會也,便從唐無缺等人身上亦能看出殿下乃天命之所鐘,屬下當為殿下賀!”,張良拱拱手后接著道:“此次從龍門動身之前唐無缺曾親口對屬下言說愿回長安,似他這等良材遠放僻地也著實是可惜了,殿下看怎么個安排法才好?”。
“此事……稍后再說”,李隆基擺了擺手,張亮詫異的現殿下聽到唐成愿意回來地消息后不僅沒有預想中的歡喜,眉宇之間反倒涌上了一層濃郁的無奈之色。
進入長安城之后先到吏部為地方進京官員專設的館舍里安置,隨后李隆基親為孔等人設宴接風,把這一切忙完從酒肆里出來時時間已經到了半下午,張亮扶著酒意醺然的李隆基上了氈車回東宮而去。
東宮設在皇城后面的宮城里,氈車沒走小偏門而是徑直由朱雀門進了皇城,車行之中張亮詫異地看到皇城里往日頗為清閑的鴻臚寺衙門竟呈現出難得一見地繁忙景象。
“這一個多月來皇城各部寺監里最忙的就得數鴻臚寺了”,同樣看著窗外的李隆基說話時帶著濃濃的酒意,“不僅是北邊的松漠、室韋、黑水、渤海都督府接連呈文鴻臚寺請派使團進京朝圣,就連安西都護府轄境內地龜茲、高昌等小邦也跟著湊起了熱鬧,李延吉這一死還真是四野不寧了”。
“殿下的意思是……”。
“這些人還真能是為朝天子而來?都是來打聽朝廷動靜兒地,他們是從饒樂的事情上覺察出什么東西了,怕朝廷對各蕃的章程有變”,言至此處,李隆基無奈的一聲嘆息,“現今看來,此次朝廷直接插手奚王安排之事確是有些操之過切了,竟引得四蕃人心不穩”。
看來這些個蕃族都在擔心饒樂先例一開之后最終會殃及本族,張亮卻沒想到僅僅是一個李延吉之死竟然引整個大唐如此大的震動,一愣之后忙跟著問道:“那朝廷將如何處斷此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