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勸農-《三國大陰謀家》
第(1/3)頁
步騭帶來的唯一助益就是幾乎摧毀了整個郁林的地主階層,讓趙昊開始試點他的新政時非常順利。
嚴格來說,趙昊這樣胡搞,換做其他的老大,他有幾個人頭都不夠砍。
但現在在劉備帳下,他倒是不擔心這一點,盡管知道阻力重重,卻依然在交州這片土地上勾勒自己的篇章。
當然,交州的那些百姓一聽說所有的土地都要歸朝廷,都嚇得面無人色,但又一聽說朝廷奉行“耕者有其田”,又按照人口對土地進行平均劃分之后,眾人的心思用紛紛活絡起來。
“那我們新開墾的土地怎么辦?
也不能歸我們所有,也不能隨意轉賣嗎?”
趙昊溫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朝廷把使用權收回去,也是為了每個黎庶都能耕種。
至于新開墾的土地,可以在三十年內使用權歸個人所有,三十年后使用權重新分配時也對開墾者進行優先考慮,自然不會讓大家吃虧。”
三十年,在這個年代可以算是滄海桑田的巨變了。
盡管眾人一時之間還很難接受這個現實,但也不至于因為眼前失去土地而揭竿而起。
不到最后時刻不暴發的傳統美德讓趙昊在一片MMP的祝福中還是挺過了一開始的最艱難時刻,他深知打一棒子要給一個甜棗的思路,
很快,他宣布要發種子了。
在大船的船艙內,系統獎勵的大量良種已經沉甸甸地整齊碼放在那里,趙昊派人挨個搬往各處,
凡是優先響應新政的,就優先獎勵良種,這樣一來許多一直旁觀的民眾也紛紛響應,爭先恐后加入新政的大軍之中。
畢竟,生產資料是最實際的東西,一畝地大概需要兩斤種子,郁林的上田不多,趙昊一手尖刀一手種子,很快就把高級寶箱獎勵的種子挨個散播下去。
拿到種子的農民歡欣鼓舞,暫時忘記了“失去”土地的恐懼,紛紛加入春耕的大軍之中,一時間,郁林各地都是一片農忙的景象。
“我以前都不知道原來種地也有這么多的道行。”
一身華美宮裝的孫夫人信步走在泥濘的田壟邊,望著一望無際的土地上,眾人扶老攜幼,全家上陣插秧的景象,不勝唏噓。
趙昊蹲在田間,用自己二把刀的知識給農民講解如何合理施肥和合理灌溉的道理,聽得眾人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趙昊居然在田壟邊,給種了一輩子地的三十多歲老農講解如何保持地力,如何長期養地,更是讓孫夫人聽得嘖嘖稱奇。
“你們用的這些農家肥雖然可以提供很好的地力,但是這種種法很不精細,讓許多肥白白流失,還有可能會導致污染,燒壞你們的莊稼。”
三十多歲的老農一副老子種了一輩子地還用你教的表情。
可趙昊畢竟有刀,他嘴上也不敢說什么,只能隨意點點頭,該怎么種還是怎么種。
趙昊也不氣餒,他知道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叫龐德找幾個比較聽話又比較配合接收工作的農民來,手把手給他們講解如何搭建糞屋來進行肥料發酵以增加肥效的辦法。
其實在東漢就已經出現了自然發酵肥料的辦法,但因為這個年代沒有廣播電話,交州又太偏遠,這種技術居然現在還沒傳到這片土地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