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敵襲-《朕又不想當皇帝》
第(1/3)頁
“所以啊,你看看這多好的事情,一不用出錢管飯,二不用你多管閑事。
每天只要去上上課就行,有什么事的話,學生還能幫你打打下手,等于就是免費的勞動力,”
林逸再次拍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同時你也能為三和培養(yǎng)人才,為三和做貢獻?!?
“王爺說的是,王爺之前說這水玉磨出來可以觀察到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就是不知道這水玉如何磨?”
胡是錄說完從胸口小心翼翼的掏出來一個布頭裹著的東西。
林逸等他掀開布,拿在手里看了一眼,笑著道,“玻璃啊,做的還不錯。”
“王爺,這是小的委托田世友從南洋洋夷手中購得的,這么一小塊,足足五十兩銀子。”
胡是錄見林逸再次把水玉放到了自己手中,長松了一口氣,不用提心吊膽擔心這位大大咧咧的王爺給摔碎了,重新卷起來,貼胸口放好后道,“購之不易啊?!?
“放屁,”
林逸笑著道,“那是你沒見過世面,安康城里的典當行就有玻璃鏡子,想要多少都行。”
梁國雖然海運不盛,但不完全是與外部世界隔絕的,還是有不少傳說中的西洋奇珍進來的,其中就包括玻璃。
他一直想“發(fā)明”出來。
只是他按照穿越前輩的方法,燒了一年多沙子,沒有一次成功!
每次燒出來的都是灰色的漿糊,跟玻璃完全不沾邊!
胡是錄苦笑道,“王爺,典當行里的水玉動輒幾百上千兩,小的哪里買得起。”
即使是買得起,他婆娘也不能同意,那得幾近傾家蕩產(chǎn)。
林逸笑著道,“眼鏡店去過沒有?
鏡片就是玳瑁這類的水晶石做的,還有放大鏡,那個鏡片都是磨的,與其問本王,你還不如尋訪那些做眼鏡的匠人。”
這些都是梁國的人根據(jù)實際生產(chǎn)生活總結(jié)發(fā)明出來的。
胡是錄一拍大腿,笑著道,“王爺英明?!?
“行了,少些廢話,這些本王都聽膩歪了,”
林逸擺擺手道,“就這么著吧,眨眼就秋天了,怎么還這么熱呢。”
他想著白云城大概要秋收了。
這么多人出來,秋收人手夠嗎?
日子就這么一天又一天的過著。
厘人、廉人、黔人等部落空地上的糧食、牲口等繳獲物越來越少了。
大多數(shù)都移到了三和民夫那邊。
民夫和供應商居然用鹽巴、醋、醬、火油、銅燈,甚至因修路損壞的馬車、犁鏵、鐵鍬等東西,把部落人的東西換了個干凈。
許多部落孩子、婦女身上穿的居然都是絲綢!
林逸哭笑不得。
這種手法何曾相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