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大脖子病-《朕又不想當皇帝》
第(1/3)頁
不單單是和王府是這個問題,哪怕是皇宮也是一樣,像最宏偉的金鑾寶殿,里面也是密密麻麻的木頭柱子做支撐。
林逸一直搞不明白,為什么要以木結構來營造房屋。
要說是取材方便,偏偏北地缺乏木材,營造房屋的木材大多數是花費力氣從南方來過來的。
要說技術水平不足,卻又有雄偉的城池以及用來阻擋北方游牧民族的長城。
林逸想來想去,只能用“傳統”來解釋。
大家習慣這樣建了,便一直延續這樣的構造。
不過,他還是希望改變房屋的建筑方式,在新修的“衛星城”中,他極力要求使用西方式的建筑方式。
三和一度抓過來不少洋鬼子,雖然放回去不少,但是看在銀錢的份上,還是有不少留下來的,其中就有那么幾個懂建筑的。
幾個洋鬼子算不上懂建筑學,可好歹算是懂建房子的,在三和的橋梁房屋建設上,他們還發揮了不少作用的。
其中一人還得過林逸頒發的“杰出貢獻獎”。
三和但凡有大工程,一定會找此人來做設計。
田四喜入安康城以后,就把此人從三和請了過來,眼前的安康城的城外大開發,便是由此人在主持。
大部分房屋都是磚砌石砌的,三層四層隨處可見。
特別是一些園林,樣式還是古典的,只是如果不把外面那層朱漆摳掉,根本不會發現里面是石頭。
最令林逸滿意的是這些房子已經摒棄了密密麻麻的支撐柱。
學校醫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能運用這種建筑構造是再好不過了!
“王爺說的是,”
焦忠忍不住附和后,又猶豫了半晌道,“只是城外的水道尚未成形,道路也未完善,一到下雨還是積澇成災,出門不便,王爺要是真想搬過去,不妨再等候一些日子。”
至于冬天?
城外畢竟還是窮人居多,買不起木炭和煤塊的人家全靠木材取暖,有時候不用到天黑,城外就已經是煙霧漫天了。
田野間山林間屋宇間,就沒有多少可以吸氣的地方。
馬頡這個安康城府尹倒是想管來著,但是抬頭一看到安康城墻頭上到處刷著的“以人為本”的標語,立馬就不敢動了。
你再蠻橫,也不能禁止窮人家燒木材吧?
歷朝歷代,再昏庸的皇帝,再奸詐的大臣都沒干過這事!
在霧霾與凍死人之間,他終于做出了選擇。
無論如何都不能在他任期出現大范圍凍死人的事情,否則他這知府的烏紗帽肯定是不保的。
但是,任由安康城狼煙一片,好像也不太像話。
因此,他實行供應商制度,集中采購木炭和焦炭,最后以低價賣給周圍的住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