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施診-《朕又不想當皇帝》
第(1/3)頁
空氣一下子就凝固了起來。
安靜的可怕。
林逸不滿的道,“怎么?
都啞巴了?
平時一個個的都挺能嘚吧的,現在不說話了?”
羅漢和潘多很有默契的一起望向了宋城。
你與王爺好歹在一個槽里吃過食,雖然同人不同命,但是怎么也比他們這么些人的關系近一些吧?
宋城見杜隱娘也望向自己,很是無奈,硬著頭皮道,“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總是遭殃受苦。”
林逸詫異的看了他一眼,笑著道,“想不到你還有這個覺悟。
本王聽過一個故事,高祖皇帝出生于南陵,當過放牛娃,也當過和尚,也淪為過叫花子,后面起兵造反,得了天下,結果沒幾年,他南陵的同鄉上千民工發生了一起暴動。
他非常不解,他自認為自己勤政愛民,打下江山是為百姓謀福利,沒有必要造反,更何況是他的同鄉。
因此平叛以后,他讓人把匪首帶到了金鑾殿。
匪首見他到就問:
你就是林保志啊,我跟你一樣,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 只是沒有你的幸運而已。
你不過也只是一個農民罷了, 這么對同鄉之人,真給我們南陵人長臉了。
高祖皇帝問他們為什么造反。
匪首說:我們一千多人修城,光餓死的就有一百多人,又生病死了一百多人,這樣難道還不反嗎?
高祖皇帝就問:你們為什么不告官呢?
匪首說:你造反時,為何不告官?
高祖皇帝被懟的啞口無言。
從這個故事里面,你們悟到了什么沒有?”
眾人聽見這話后,更加心驚膽戰。
討論這種話題,他們配嗎?
就是何吉祥、陳德勝在這里,恐怕都是一樣慫!
宋城見其他幾人不說話,只能訕笑著道,“百姓生活不易,我等要好生愛護百姓。”
“不,”
林逸搖搖頭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會造反。
如果他們肯造反了,大概是因為餓肚子了。
吃飽飯的百姓, 是無法被裹挾當做流民的。”
“多謝王爺教誨。”
眾人異口同聲道。
“無論何時何地,百姓的要求都是這么簡單, 直接,純粹,”
林逸感慨道,“吃不飽飯還不造反,才叫不科學。”
說話間,眾人就走到了一處村子。
依然是低矮的茅草屋,木板做的門檻,屋里的地比屋外矮上了十幾公分。
如果不是因為見到的多了,他也會詫異。
現在才知道,皆是因為下雨,屋里漏,外面灌,為了保持屋里地面的干燥,不停的鏟一層濕土出來,時間長了,屋里就比屋外矮了許多。
林逸站在門口,昏暗的屋子里走出來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
看到生人,婦人趕緊把襤褸的衣裳緊了又緊,可是又不敢太用力,生怕把早已腐朽的麻衣給扯爛了。
林逸所有的目光都在婦人懷里的孩子身上。
孩子一歲左右,小手無意識的塞在嘴巴里,滿臉污漬,兩眼黯淡無神,一只耳朵已經發膿,黃色的黏液已經流到耳角。
林逸隔著老遠都能聞著一股腥臭味。
終究忍不住問道,“大姐,你莫怕,我們不是壞人,這孩子沒瞧過郎中嗎?”
婦人忍不住退后了一步,看看懷里的孩子,怯懦的道,“沒錢,郎中不給看呢。”
“大姐,讓我看看吧。”
杜隱娘走上前,婦人是個女子,并沒有抵觸,猶豫了一下,就把孩子抱到了近前。
杜隱娘小心翻弄了一下孩子的耳朵,長松一口氣后道,“大姐,這是奶廯,也叫濕毒瘡,你要是放心我,就交給我吧。”
“哦,就是耳朵濕疹。”
林逸上輩子在孤兒院見得多了,此刻也沒有大驚小怪,只是這么嚴重的是第一次見,不知道這只耳朵的聽力能不能保得住。
女人見她說的篤定,最終還是把孩子交到了她的懷里。
杜隱娘把孩子平放在門前石磨的磨盤上,對著羅漢道,“幫我把這個孩子的手腳和腦袋都按著,別讓他動,再輸一點真氣,不要過猛,孩子太小受不住。”
然后又對著婦人道,“大姐,麻煩準備一碗鹽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