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討逆-《朕又不想當皇帝》
第(1/3)頁
大梁國連年戰亂,孤兒、棄嬰不計其數,眼前這個老太太以一己之力收養了三十余名無父無母的孩子,其中不少還是有先天殘疾的,但是老太太二十年來靠著給人漿洗衣服養活他們,不離不棄。
而且其中兩個孩子比較有出息,劉平安在在塞北戰役中榮獲一等功,前年退伍后,從冀州港城捕快做起,一路躍遷為總捕頭,往來無白丁,與冀州首富金不換稱兄道弟,談笑風生。
另外一個養子劉平華一直在街頭賣煎餅,趁著朝廷提出的“經濟改革”的東風,做起了軍需生意,幾年不到就成了港城有名的大商人,并且響應梁國最新的教育方針,在港城辦了冀州第一所民辦新式學校。
親自受了教育部長王慶邦的接見和鼓勵,開春,剛剛調任為冀州布政使的申俊儒為其題了“詩書傳家”的牌匾,申俊儒在得知其養母劉芝蘭的事跡后,把她舉薦為“大梁國英雄人物”。
林逸看了她的簡歷,認為沒有比她更符合這個要求的了。
女性,而且做的又是慈善事業!
與大梁國眼前推行的一些政策完美的契合。
林逸就把她推了出來,作為大梁國巾幗人物代表。
唯一的缺點是沒有學歷,當不了官,不過之后還是把她認命為冀州民政部顧問,專門監督冀州各地兒童福利院、孤兒學校、兒童村等社會救助資金領取和使用情況,確保社會救助資金專款專用。
劉芝蘭不是官,但是權利甚大。
不是鄉紳,但是影響力覆蓋冀州所有福利部門。
等于手里握著一把和王爺給的一把尚方寶劍,上任以來,給民政部反饋后,已經撤掉了三個孤兒院院長,并且衙門還在進一步查實其它違法犯罪事實。
一時轟動冀州。
老太太來到安康城之后,林逸親自接見,表彰了老太太大公無私的精神,想不到老太太嘴里全是實話:做這個民政部顧問不要錢,而且年齡大了,當前太閑,時間不值錢。
閑著也是閑著,花公費到處在冀州溜達沒什么不好。
把林逸整的哭笑不得。
劉芝蘭由著一名女捕快引路,在高臺的中央站了下來。
她是第一次站在這么高的地方,俯視這么多人,而且還需要自己發言。
緊張的從口袋里掏出來一張紙,這是她的發言稿。
“堅持兒童福利優先保障,要落實兒童福利資金保障,不斷增加國家財政投入,提高支持中西部和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資金比例,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持續加大社會救助力度,進一步提升服務保障水平,讓每一個孤兒、病殘、留守等困境兒童都能得到精心照顧、健康快樂成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