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文彥博首輔-《女王的顧命大臣》
第(3/3)頁
想了想還是不拘泥于禮法,直接奔公孫府而去。
平時就沒人敢去公孫府拜訪,公孫甫為人嚴守綱紀,士非常調無仕進之門,事非常理無破例之處。所以雖為權相十載,門庭冷落,非逢年過節親朋往來,就只有過年的時候幾位中書閣老給他拜年了。所以這個時候來找公孫令公也不怕人看到。
進了門,在臥室看到了臉色蒼白的公孫令公。他實在想不通,一個天下首相,培養人才為什么會看到自己這個小小的一郡長史,一個二十多歲小年輕?
“令公,學生實在不明白,您是朝廷的中書令,培養人才不在三公九卿等高官里培養,不在而立之年以上的老人里培養。反而越過他們,培養我這個小小六百石的小官?一個二十多歲不穩重的小青年?”
“他們這些京里的高官,平日里的表現我都看到了,我平日里怎么做的,他們也都看到了。哪里還需要我去教導?還有,我這是為社稷培養人才,又不是專門培養將來的宰輔。你們這些年輕人,將來能成材固然很好,若真得仕途不順,也不必勉強,回家就是。”
“令公這話,讓學生羞愧難當。為士,當致天下太平,怎可因一時不順就棄職回家?置社稷,置百姓于不顧?”
“你能有此心,我很欣慰。我老了,他們也老了。你們還年輕,要多歷練歷練,也要知道官場這個大染缸,時刻保持初心。記得致天下太平的初心。不要像他們一樣,年輕時候還心存百姓,心存社稷。老了以后只記得自己的官位,只記得爭奪排名座次。你剛到京城,知道今年我不在,他們是一副什么德行嗎?”
“知道,都為了明天誰作為天下首相去給王上拜年而爭吵。直到今天早上才達成了一致。”
“明白就好。袞袞諸卿,不在邊關軍備,不在東郡治水,不在雁門郡、東郡百姓流離失所上操心,不在為國庫空虛去忙碌。一個個為了首輔這個席位爭得面紅耳赤。圣賢書都讀到狗肚子里了。你說我去教導和培養他們?有用嗎?”
“令公教訓的是。”
“這一點,周聰比你清楚。昨天陛下賞了他一盒點心,整個‘貴族坊’都眼紅了。他都跟管家說了王上的理想,可惜在場的貴族子弟沒有一個聽得懂。反而都盯著一個食盒流口水。那周聰自己不坐肩輿,而是掀開轎簾讓食盒坐轎子。”
“周兄果然秒人。”
“唉,可惜啊。他還是吃了家境貧寒的虧,沒機會讀書。這不,這次在上郡因為不知兵法吃了大虧。”文學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