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太上皇-《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中南半島,麗水道。
麗水(緬甸伊洛瓦底江)河口附近,麗水灣(馬達班灣)海港瑞光城。
港口一片繁忙,此時正是十月時候,對于一年只有暑、雨、涼三季的當地來說,眼下正好是一年之中最舒適的涼季,涼風習習不冷不熱。
瑞光港雖不在麗水河口處,但距離河口并不遠,此處是一天然優良港口,不過在秦人到來之前,這里也僅僅只是一個小漁村而已。
但經過近二十年的開發,這里早從二十年前的一個小小秦軍商站,然后變成大秦租界、殖民地,再到如今直轄的中南麗水道的首府,成為中南半島一個重要的海貿大港。
麗水是一條起源于云南與西山道交界大雪山的大河,雖非原來驃國最長最大的河流,可因其灌溉和航運的重要價值,故成為如今一條重要的黃金水道。
在其上游皇九子瑞麗王嘉誠的封地北面,兩大支流獨龍江和龍泉江相匯處的金寶城,便是麗江上寶船通航的最北部,寶船全年都可自麗水河口直抵瑞麗郡的金寶港。
金寶港碼頭的江面,低水位季節江寬也在一里到一里半之間,主河道平均水深起碼有三十尺。
尤其難得的是,這條大河浩蕩南下,流域北部高山峽谷,西部崇山峻嶺,東部高原,南部則是低洼平原,大河沖涮出大片的河谷沖擊平原,成為一片沃土。
上游谷地、中游谷地,下游谷地,還有最肥沃的河口三角洲平原,
河口三角洲平原的底口甚至寬達六百余里,大河流域遍地糧倉。
而麗水流域可通航的麗水水系河道長達九千六百余里,總共長達五千余里的麗水河,有如此了得的通航航道,不可謂是得天獨厚的。
正因如此,早在漢代時,當時就已經打通了一條自云南走水路沿麗水河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印度的路線,與印度洋航道連接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