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突破城圍-《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營先敵一步上城,不待人員齊整便向自馬道登城的敵軍發起沖鋒,在狹窄的城墻上展開殊死的搏殺,將上城的敵軍一次次趕了下去,為后續部隊上城爭取了時間。而先行入城的一營同樣打的艱苦,他們沒有工事可以依仗,完全暴露在弓箭之下,只能以血肉之軀硬著敵軍的箭雨頑強的阻擊不斷壓上來的敵軍,死死的守住缺口……
當孫愷登上城頭把第四軍的軍旗插上城頭的時候,健德門已經被奪占,安貞門處也清理出一條入城的通路,一師已經完全控制了北城城墻,二師和三師也進入城池,城內殘敵見已經難以奪回,向南潰散而去,宋軍隨后展開追擊。
孫愷向城中望去,在炮火的蹂躪下城內數里皆成焦土,挖掘的塹壕被夷為平地,皇城中的殿宇已經在望,他下令向行營報捷的同時,也催促第十二軍和第十三軍盡快入城。而兩個炮師隨后也進入城中,建立起炮陣地,待稍事整頓便按照計劃展開,向南發起進攻……
在北城被攻陷的同時,南城宋軍也發起進攻。幾員老將的戰術與孫愷他們幾乎同出一轍,也放棄了登城車,同樣采用以火炮破城的方法。但他們卻沒有那么好運氣,有一座被大自然折磨成半殘的城門可以利用,只能另辟蹊徑選擇突破口。
當初修建城墻時,忽必烈為了將慶壽寺西的海云、可庵二大師靈塔收入城中,在南城墻西段順承門與麗正門之間城墻建成向外凸出的弧形。而這也導致與兩段城墻的銜接并不牢固,根基也不穩定,成了南城墻的薄弱之地。
由于南城墻與皇城太近,深知皇帝愛財如命的陳鳳林擔心炮擊引發大火,殃及皇城和宮城,沒有對城內利用遠程火炮進行覆蓋射擊,而是集中火力摧毀城防體系,并對那段凸出部進行重點打擊,所以南城的炮擊看起來并不如北城那么勐烈。
但這并不代表南城的火炮數量少,要知道十大禁軍皆下轄一個炮兵旅,因而他們四個軍擁有的火炮數量加起來只會比一個直屬炮兵師多,絕不會比他們少。可生生的將一段實心城墻炸塌也并非件易事,這導致他們破城的時間比北城晚了那么一會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