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精度劣勢和提高火力優勢,就必須在極近的距離之內,否則,別的不說,單說射擊精度,如果距離較遠,那么第一步兵排的火力優勢,就必定將打上一個大大的折扣! 所以,無論是機槍部隊還是擲彈部隊,就只能是在這不到一百米的距離上,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強行射擊。 …… 不過好在,此時第一步兵排包括直射曲射武器在內的火力密度,都要比緩坡處的日軍要強上太多太多,足足十六挺歪把子輕機槍,一字排開在不到幾十米寬的橫線上,已經展開最大射速,在這種火力密度下,那些趴伏在緩坡處的日本兵,無論其步槍兵還是機槍手,都瞬間就被壓制的抬不起頭來。 這還不止。 那些被壓制在緩坡處的三十多名日本兵,前進不得,后退不得,于是瞬間就被這密集的火力所大量殺傷,不少日本兵都是頭部或者頸部乃至肩部等等上身部位都被子彈擊中,慘叫著被打死在地。 更有不少日本兵那脆弱的鋼盔,在這樣的近距離上,被動能強大的有坂子彈直接擊穿,打破,然后子彈呼嘯順著鋼盔的破洞鉆了進去,穿透他們的頭部,將他們的腦漿,攪成一堆白色漿糊。 后方隨即傳來了日軍軍官那驚恐且憤怒的吼叫聲,隨著這些命令聲,后方那些準備繼續前出射擊的日本兵,如蒙大赦一般,迅速向后退了回去。 但還不止。 密集的擲彈筒射擊之下,黑乎乎的手雷接連不斷的從三十具擲彈筒的筒口噴射而出,飛上高空,然后斜斜的落在了前方高地上,雖說在底下是看不見手雷是如何爆炸的,但單單聽聲音,就已經能知道,落在日軍陣地上手雷的密度絕對不低。 在一陣密集的轟擊之后,前方的緩坡后面,就已經沒有了任何日軍士兵的跡象,緩坡后面的各種聲音,已是逐漸消失,不知道是日軍士兵都被炸傷炸死,還是他們已經快速撤退下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