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568章 聯盟(下)-《回檔一九七八》


    第(3/3)頁

    四家巨頭的代表若有所思。

    李默不會對他們低頭,他們也犯不著對李默低頭。

    西門子代表問:“李,如何合作?”

    “專利授權!”

    使用宜華的技術,必須交專利授權費了,但宜華也沒有打算進行專利封鎖。

    當然,給錢那也是必須的。

    摩托羅拉代表問:“李,授權費是多少?”

    “兩百萬臺以下,每臺手機各項技術授權費是兩百五十美元,兩百萬臺到四百萬臺,則是兩百美元,四百萬臺以上,則只征收一百五十美元。”

    “李,你這不是在宰人嗎?”

    “呵呵,呵呵,”李默看著他一個勁的冷笑。

    90年,宜集團為了購買專利授權費花了多少錢?這幾家公司都拿了宜集團的錢,特別是摩托羅拉,僅是他們一家公司,就拿走了好幾億美元!

    輪到宜華來收費了,說宰人了,豈不是很好笑。

    而且幾家巨頭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不是當初宜集團購買專利,你家不賣他家賣,無法形成壟斷,但現在宜華的手機各項技術已經形成了壟斷。你不談,其他公司會談,而且會很高興地看著你不談判,這樣,就會少了一家競爭對手。

    李默老神在在,不過他眼睛卻盯著諾基亞的談判代表,他在想他前世諾基亞的專利費呢。

    諾基亞板磚機曾名噪一時,但被智能機給拍死了,實際諾基亞未死,每年僅是專利費就能獲得五六億歐了,16年諾基亞起訴蘋果,蘋果不得不老老實實地支付了20億美元給諾基亞,三星每年也乖乖地支付三億多歐給諾基亞。

    跳,以后有跳的時候!

    但對于眼下,李默這個要價確實太狠了。

    四家巨頭想走是不敢,想談價格實在太高,但還不得不談。

    經過三天艱苦的談判,最后十一家公司搭成協議。

    第一條,宜華等公司,對手機現有的所有技術進行授權,在一百萬臺之內,必須向宜華、高通五家公司交納一百五十美元的專利費用,一百萬臺到四百萬臺之間,則降至一百美元,四百萬臺以上,則降至七十六美元。

    不是向宜華一家公司,高通、臺積電、華碩與寶華都有一些專利,不過主要的專利是控制在宜華與高通兩家公司手中。

    當然,降到了76美元,這是幾家巨頭能忍受的價格。各個巨頭也沒有想到手機未來的恐怖銷量,在他們心中,能有一個兩三千萬臺銷量,那就很不錯了,再想一想宜華為了手機,所花費的專利授權費用,以及研發費用,宜華似乎也沒有撈到多少好處。

    畢竟宜華高通為了專利,花了好幾十億美元,這些年為了研發各項技術,又花了十幾億美元。

    也不僅是手機技術了,但這些錢確實是花下去的。

    想不花一分錢就來摘果子,李默有那么傻嗎?

    第二條,宜寶游戲的授權,十美元一個游戲也太貴了,經過多方協商,最后搭成協議,在一百萬臺手機之內,每搭載一個游戲需向宜寶交納十美元的授權費,四百萬臺以內,則降至八美元,超過四百萬臺,則降至六美元。

    為什么追究這個手機數量?

    這也是必須的。

    現在這幾家巨頭肯定想不到未來的3G、4G機,也想不到未來的3G手機能掉成一臺只有幾百塊錢,不足一百美元的份上。但大趨勢是,隨著技術的成熟,手機的價格必然是越來越便宜,越便宜越容易普及,到時候必須節約各項成本因素了。

    第三條,六家公司組成手機聯盟,也就是宜華在這十年內,不經聯盟同意,則不得向宜華、華碩、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以外的,任何一家公司進行任何形式的授權,以便這一行業形成一個聯盟式的壟斷,讓各家公司保持最大的利潤。

    這一條,主要就是針對日本企業的。

    十年不好說,變數太多,但在這五年內,日本人是休想進入手機行業了。

    第四條,可以替自己公司產品宣傳造勢,但不得以任何形式抵毀其他五家公司的產品。

    第五條,李默各種手機外觀專利中,準許這幾家公司,從中免費挑出十款外觀專利,不然又會有麻煩,無外乎就是翻蓋、直板、滑板,弄不好就侵犯宜華外觀專利了。

    還有其他幾條協議,中電坊電池價格貓膩太多,因此四家巨頭強烈要求,中電坊供給他們的電池,必須與供給宜華電池是一樣的價格。這樣,一塊電池最少能節約二十幾美元,一臺手機兩塊電池,那么能節約四十多美元,等于專利授權費又省掉了四十多美元。中電坊賣給宜華的價格也不便宜,不過交了昂貴的專利授權費,只好想好事,自我安慰了……

    還有與高通、寶華的代工意向,宜集團這些年來,最大的成功之處,便是樹立了一個很好的質量品牌,至少在玩具界流行著一種說法,想要產品生產成本低,又想要產品質量好,請宜樂代工吧。

    幾家巨頭于是又將主意打到了高通,實際就是臺積電與寶華代工上,同樣的,代工收費也必須是一樣的。

    零零總總的,一共十幾條協議,有的只是意向協議。

    協議簽訂后,十家公司代表又舉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大家懂的,一個壟斷性聯盟出現了。有些想入場的公司,聽到這條消息后,如晴天霹靂一般。還有一家不相干的公司,同樣的如喪考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