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捷報-《三國縱橫之涼州辭》
第(2/3)頁
這幾日,繁重的事務也是讓戲志才忙得歇不下腳,埋首文牘并不是他的特長,但無奈閻行帳下能夠拿得出手統籌諸事的文吏實在少的可憐,故而他這名軍謀史不得不時不時地充當后勤軍需文吏的職務。
今日,戲志才在場,顯然戰后那些繁重的事務,也已經核算點校完畢了。
“稟校尉,我軍各部的傷亡已經統計出來,人馬主要是在平陽、楊縣兩戰中折損的,騎卒戰死八十一人,重傷三十三人,戰馬折損兩百三十二匹。步卒戰死兩百五十七人,重傷兩百七十人,耗費的糧草輜重、器械甲杖,已經登記造冊。”
“我軍數戰共斬殺賊寇六千二百三十二級,俘虜白波賊寇兩萬八千二十二人,賊酋韓暹、李堪首級已驗明正身。俘虜的糧草輜重、戰馬甲杖、財貨珍寶,已經造冊入庫。”
“另初步統計,北境治下有民戶三萬多戶,加上白波裹挾的流民,人口應該在八九萬之間······”
戲志才一邊匯報,一邊將幾卷竹冊抱到閻行的案前。閻行攤開其中一冊,聽著戲志才的統計,不禁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戰陣上從來就是殘酷無情的,閻行雖然聽到的只是數字,但他知道,這里面蘊含著的血汗和艱辛。這幾場追擊戰、攻城戰、野戰、遭遇戰下來,幾乎是一個大曲的人馬就這樣折損了,閻行不僅心疼那些精銳的戰兵,而且也心疼那幾百匹來之不易、折損后又短時間難以補充的戰馬。
白波軍的主力這幾戰下來,基本上已被消滅,不僅是上層首領的戰死,而且那些積年的老賊也被斬殺殆盡,剩下的那些白波俘虜,如何分化、役使、馴良他們,在絳邑、臨汾兩地,閻行的人馬做的已經夠多了,還總結出一套法子來,帳下的文武能夠解決,閻行就不再贅言了。
最后,就是北境的民戶問題,雖說北境的人口已經較太平年間死亡、逃散了一半,但剩下的這些本土和流民人口,想安置并將他們重新納入統治的范圍之中,也不是一樁輕松的事情。
揉過了太陽穴之后,閻行振作精神,開始發話了。
“傷亡將士的撫恤和立功將士的封賞,就先從此番的繳獲中提用,不夠的再從臨汾的庫房中調取。北境如今已經大半收復,連年戰亂,無主的田地很多,對于傷亡的將士,除了糧帛外,我還打算授予他們的田地,只是這個畝數和軍功間的權衡,還需和其他軍吏一同商議后,再做決定。”
“北境的民戶安置,連年戰亂,人口死傷逃亡、田宅毀壞拋荒,各城縣寺中的文書賬簿,也銷毀遺失了大半,再想按照大亂之前的那一套“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的制度來治理民眾,可謂是難上加難。所以,我決定將民戶就地安置在平陽、襄陵、楊縣三城之地,還是以各城守將暫領屯田之事,行軍法管束。那些傷殘的士卒,也可這樣安置到各處之中去,擔任五十人一屯的屯田屯將。”
“收復的城邑多了,能戰的兵馬卻減少了,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雖說以目前的情況,大肆擴充兵力并不實際。但我打算開始訓練、征召屯田兵,這樣農時務農,戰時為兵,手中可用的兵力也就大大增加,而征召的屯戶可以給他們減免徭役,立功后也可額外授予他們的田畝,可以先從絳邑、臨汾兩地施行······”
戲志才、周良兩人都知道閻行想要割據經營河東的野望,因此對他打算在收復的北境城邑上繼續施行新制,也沒有感到任何意外。
兩人在各自位置上,展開竹冊、蘸墨動筆,將閻行的命令依照條目,一條條列了出來,準備隨后經過軍中的文筆吏潤筆和抄寫后,就在軍中頒發實施。
等到擱筆的時候,周良想了想,轉向閻行,說道:
“校尉,北境既然已經大半收復,白波賊寇也已平定,那如何報功一事?”
閻行聽了周良的話,點點頭,轉頭看向戲志才,想征詢他的意見,戲志才補充說道:
“捷報牛中郎將和郡府那邊,是都要派快馬送去的。此外,還有賑濟災民的事情,前漢的賈子曾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原本北境的農事就荒廢大半,如今因為開春的戰事,北境的春耕更是耽擱了,需要安置的民戶中,不乏饑腸轆轆的,但臨汾、絳邑尚且不能自給自足,我等實在沒有多余的糧食去賑濟災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