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奇襲筆架崗-《權馭大明》
第(1/3)頁
三月底,寧遠城。
“太傅,建奴在寧遠和塔山之間的筆架崗布下了重兵,卑職曾經派軍攻打過兩次但都無功而返。”
寧遠城里,寧遠總兵吳三桂在議事堂向李宏宇介紹著目前的局勢,清軍在筆架崗布下了三四萬的兵力,牢牢地堵住了松錦地區明軍南下的退路。
說起來,洪承疇所率領的八大總兵有六人成功從清軍的圍追堵截中逃了出來,只有玉田總兵曹變蛟和前屯衛總兵王廷臣留在松山固守。
如今,吳三桂鎮守他的大本營寧遠,其余五名總兵則退到了山海關,有的人身邊只剩下幾名親兵,模樣無比狼狽。
如果擱在以前,那么吳三桂等六名總兵肯定要被朝廷處死,不過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山海關和寧遠的兵力不少都是吳三桂等六人的屬下,故而為了避免引發軍隊動蕩朝廷現在唯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戰后再算總賬。
正是因為這樣吳三桂才得以鎮守寧遠,打退了清軍的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自此清軍就再也沒有前來騷擾,而是固守筆架崗。
吳三桂曾經派人佯攻筆架崗兩次,結果都鎩羽而歸,士氣低落的明軍很難在野戰作戰中擊敗士氣如虹的清軍。
自此,吳三桂唯有在寧遠等待朝廷的援軍,萬萬沒想到此次率軍來援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李太傅。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兒,李宏宇的到來使得死氣沉沉的寧遠城立刻煥發出勃勃生機,士氣高漲,在將士們的眼中曾經兩次力挽狂瀾、大敗后金的李宏宇就是清軍的克星,有李宏宇坐鎮的話清軍就如同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了。
聽了吳三桂的介紹后李宏宇神色嚴肅地望著墻上掛著的地圖,思索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吳三桂等將領躬身立在一旁大氣也不敢喘,生怕打擾了李宏宇。
“松山已破,錦州城恐怕難以幸免,祖大壽堅持了兩年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十有八九會降敵,這樣一來建奴會把主力放在圍攻松山南方的杏山城,而更南邊的塔山城建奴兵力就會少許多。”
在眾人關切地注視下,李宏宇沉吟了一下,伸手指著地圖上的筆架崗說道,“筆架崗在塔山以南,只要咱們攻破筆架崗那么就能解了塔山之圍!”
“攻破筆架崗?”吳三桂聞言頓時微微一怔,他可是兩次率軍攻打過筆架崗,結果都是一觸即潰,要想擊敗由三四萬清軍把守的筆架崗談何容易!
在場的關外明軍將領紛紛露出愕然的神色,面面相覷,他們可從沒有想過能攻下筆架崗。
而禁軍將領則面露興奮的神情,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可是出關后第一個立功的機會。
“如果本太傅猜得沒錯,在筆架崗設伏的是建奴的漢軍八旗兵,他們雖然也都剃發留辮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漢人,比女真人和蒙古人要容易對付得多。”
李宏宇見吳三桂和那些關外明軍將領神色愕然,于是環視了一眼現場眾人,有條不紊地說道,“現在,筆架崗的建奴不知道本太傅率軍前來,不會想到咱們會攻打筆架崗,這樣就給了咱們出其不意的機會。”
從孫承宗治理關錦防線開始,明軍已經非常重視對后金奸細的防范,為此后金乃至現在的滿清已經很難像以前那樣輕易地搞到軍事情報,筆架崗的清軍現在不可能知道明軍已至的消息。
“太傅,你下令吧,卑職愿意當前鋒。”聽了李宏宇的解釋,吳三桂知道李宏宇心意已決,于是沉聲向李宏宇請戰,他是敗軍之將自然不能躲在后面看熱鬧了,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立功贖罪。
再者說了,有李宏宇坐鎮指揮那么筆架崗這次肯定會被攻克,吳三桂并沒有后顧之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