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回京護駕-《權馭大明》
第(3/3)頁
崇禎皇帝的神色隨之變得激動了起來,望著王承恩不無感慨地說道,“如果朝臣們能像李太師一樣忠心為國,大明何至于此?”
王承恩聞言頓時陷入了沉默,自從李自成的大順軍進駐宣府以來,崇禎皇帝為了確保京城的安危放下身段希望京城的文武百官能募捐出一筆銀兩,以補上拖欠守衛京城將士的軍餉,鼓舞士氣,等待各地勤王之師的到來。
近些年的戰事已經掏空了崇禎的內庫,戶部的國庫更是早已經見了底兒,崇禎皇帝希望朝臣們能同心協力度過眼前的難關。
可結果令崇禎皇帝倍感失望,雖然他低下了皇帝高貴的頭顱希望募捐,但面對他的募捐提議,京城的皇親國戚是一毛不拔,滿朝文武裝瘋賣傻。
相對于官場上官員們的冷漠,民間的百姓則自發地進行了捐款,雖然他們的錢少但至少表明了一份心意。
據史料記載,有一名年過花甲的老人來到戶部捐出了自己畢生積攢的四百多兩銀子,崇禎皇帝得知后頗為感慨,賞了那名老人一個錦衣千戶的職務。
跟這名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相比,朝廷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舉止就顯得頗為不堪。
內閣首輔魏藻德作為京城百官之首,僅僅捐了五百兩銀子,而崇禎皇帝規定捐三萬兩銀子為上等,將受到他的親自獎賞,指望著朝臣們盡可能多的捐獻。
相對于文武百官捐獻幾十兩到幾百兩的敷衍行為,宦官的表現則顯得忠貞許多,宦官首富王之心捐了一萬兩,王承恩捐了兩萬兩,在捐款的總額上吊打滿朝文武。
雖然有一批文武官員捐獻出了銀兩,但更多的權貴則是在哭窮、耍賴和逃避,根本就不想掏一分錢出來。
為了表明自己沒錢,有的官員竟然把自家的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賣,擺出了一副不過日子的架勢,更有甚者在豪宅門上貼出售房告示,一系類的荒唐行為令人大跌眼鏡。
鑒于官場的捐獻不理想,崇禎皇帝思來想去決定要在朝臣們當中樹立一個榜樣,而國丈周奎就進入了他的視線。
崇禎皇帝知道周奎有錢,這些年周奎憑借著國丈的身份可是撈了不少油水,用富得流油來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
原本,崇禎皇帝認為周奎身為國丈與大明的皇室休戚與共,在這種危難時刻肯定會伸出援手。
因此,崇禎皇帝派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徐高上門拜訪周奎,先把周奎從伯爵進封為了侯爵,然后傳達了崇禎皇帝的口諭,希望周奎能在文武百官中帶個頭,捐獻十萬兩銀子。
誰料周奎聞之后立刻躺在地上打滾撒潑,哭得死去活來,自詡為一個勤儉節約的清廉官員,最后還是周皇后相勸,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捐出了一萬三千兩。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周皇后給了周奎五千兩銀子希望他能一起捐出去,結果周奎只捐了三千兩,把另外兩千兩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因此,太師府的這二十萬兩銀子著實是扎眼,也令崇禎皇帝倍感欣慰,至少大明還有李宏宇這個忠肝義膽的臣子。
(本章完)
第(3/3)頁